353.9万对!2025上半年全国结婚人数增长

结婚产业观察·2025-08-01 09:14
1715
民政部公布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结婚登记353.9万对,同比增长10.9万对;离婚登记133.1万对。





7月30日,民政部同时公布了《2025年2季度民政统计数据》、《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结婚产业观察进行数据整理和专题分析:

01

2025上半年全国结婚353.9万对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结婚登记353.9万对,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9万对,同比增长3.2%。离婚登记方面从去年的127.4万对涨至133.1万对,增加了5.7万对。

知乎网友“古都闲云”针对2025上半年结婚人数增长表示,此次增长很大程度上其实是靠全国通办向未来“借”来的,其次还有2024“寡妇年”的余波。

他提及,在实施全国通办之前,国内结婚对数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一季度登记数量最多,而二三四季度明显少于一季度,并且基本持平,即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实际上在更早的时候,规律是一季度>四季度>>二季度≈三季度。

图片

5月10日起,婚姻登记实施全国通办,办理结婚登记与离婚登记均不需要在任意一方的户籍地,而是就近寻找民政受理网点即可办理。

“古都闲云”认为,这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实实在在的增长(即不是因为结婚登记更便利,而改变了结婚意愿),而是靠全国通办、向未来“借”来的(即本来就会在未来发生,只是提前释放)。而且这种增长不只是在时间上的“借”,它同时还是在空间上的数据转移,是把婚姻登记对数从各地转移到了人口集中的中心城市。

在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实施以来,我们就能看到不少外出就业人员集中的中心城市的结婚登记数量大幅增长的消息——比如青岛结婚登记对数增长六成以上,其中外地户籍群体增长了一倍以上;北京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量中80%都不是北京户籍;南昌青云谱区民政局日均婚姻登记量达到之前三倍;二季度广州结婚对数就同比增加7471对、增速高达39.9%。

02

去年全国超160万“00后”登记结婚

《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10.6万对,比上年下降20.5%。结婚率为4.3‰,比上年下降1.1个千分点。依法办理离婚手续351.3万对,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262.2万对,法院判决、调解离婚89.1万对。离婚率为2.5‰。

梳理公报公布的2024年结婚登记人口年龄分布数据发现,去年结婚人口中,25到29岁年龄段结婚人数最多,为428.8万人,占比达到了35.1%。自2013年开始,连续12年成为占比最高的年龄段。

据公报,2024年20-24岁的人口已有163.5万人登记结婚,换句话说,去年至少163.5万名“00后”已结婚。

03

多地出台政策鼓励结婚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适龄婚育,构建和完善全社会的婚育支持体系。

其中,作为人生重要时刻的一段休憩时光,婚假的延长备受关注。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明确延长婚假。其中,山西、甘肃最长,可享受30天婚假。

此间的一大背景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和人口的流动,跨地市和跨省份的婚姻也在大幅增多。婚假的延长也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挑战方面的创新与探索。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婚假的延长有利于年轻人出游消费,对所有新婚的年轻人来说,婚假延长也是福利改善的体现。

婚姻登记的便利度也大幅提升。5月10日起,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婚姻登记地域限制取消,新人领证不再需要户口本,婚姻登记全国各地通办。这对于长期在非户籍地工作的人们来说,进行婚姻登记更加方便了。

同时,在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后,旅游即可就地结婚。因此,不少城市、景区打造了“领证新地标”,发展结婚登记旅游,开辟“婚登+文旅”的赛道。例如,近期有多地音乐节现场可以领证结婚。

已有多地开始奖励结婚。其中,在山西省吕梁市,自2025年1月1日起,在吕梁市登记结婚(双方均为初次登记)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给予1500元的奖励。结婚奖励资金在结婚登记窗口以现金装红包的形式现场发放。

今年3月2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倡导适龄婚育,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符合条件的结婚登记对象发放结婚红包、消费券等。在浙江省内,一些地方如绍兴市上虞区、衢州市常山县此前已出台奖励结婚相关措施。

包括广州市白云区龙归南岭村、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新四黄塘村等地,也纷纷出台奖励结婚的措施,还有部分地方发放了价值不等的礼包。

04

行业的困局与机遇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新增婚庆相关企业5.4万家,同比2024年一季度增幅超11%。地域分布上,广东(18275家)、山东(16374家)、江苏(15486家)位列前三。

第一,结婚少了,婚庆企业却越来越多。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新增婚庆相关企业5.4万家,同比2024年一季度增幅超11%。地域分布上,广东(18275家)、山东(16374家)、江苏(15486家)位列前三。

经济大省包揽近一年新增企业的冠亚季军,既有人口大省的基数优势,也反映经济活跃地区的消费力支撑。

图片

目标群体的消费力,是驱动这个行业持续扩张的核心想象力。

艾媒数据中心的调查显示,婚庆消费者年龄集中在26—35岁,中产收入人群占比最高,且重点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正处于事业上升期与家庭组建的交叉口。可以说,婚礼市场的消费者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加上对适婚人口4.3亿数量的预估,艾媒咨询甚至给出了婚庆行业市场规模达2.84万亿元的预测。而这还只是包含了婚庆自身覆盖的婚礼、服装、首饰等费用的狭义概念。

广义上而言,婚庆及其带动的周边业务规模可以达14.32万亿元,这足以让行业兴奋。

图片

另一个特点,体现在年轻人的婚礼消费上——既然都选择结了,那自然不能亏欠自己。

调研显示,超六成消费者的婚礼预算在10万元以上,其中8.4%的消费者把预算拔高到30万元,5万元以下的“极简婚礼”占8.8%。

具体到首饰、婚服上看,感性和理性在博弈。

数据显示,94%的新人首饰支出超过1万元,戒指(78%)、项链(73.9%)、手镯(60.1%)是必选三件套。不过,年轻人既要仪式感,也想当“不当冤大头”。64.8%的人直指“价格太贵”,43.1%嫌弃“款式不好看”,39.3%认为“实用性不强”。

图片

服饰预算则更显理性:36.9%的人选择3000—5000元档位,26.6%的人愿意为婚纱豪掷5000—10000元。但“万元婚纱”的拥趸仅占6.2%,毕竟婚纱再美也只能穿一次,年轻人开始学会在仪式感与现实间找平衡。

这也让不少年轻人选择亲自操刀婚礼策划。调查显示,婚礼策划选择完全DIY的占23.3%,32.6%倾向合作策划,44.1%选择婚庆公司全包。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民政部、知乎、吴晓波频道;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