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产业观察

从“人货场”看婚礼堂空间体验

失去体验的空间,或者失去空间的体验,都无法完整。婚礼堂的空间,是为满足消费者体验而存在,经营的复杂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简便的体验。

从前的日色很慢,车,马,邮件都慢,还没有出现什么网红餐厅、打卡店,经营餐馆或是酒店,在积累的过程中,靠的是一餐一餐菜品,积的是一天一天口碑,赚的是一桌一桌菜钱。

依稀记得,十几年前,仅是保证菜的安全已经不够了,特别是98年房改以后,大学新增的室内设计专业,学生逐渐进入市场,酒店装修档次不断提升,表面可见的装饰材料也越用越高级,同时,招服务员不仅考虑人品和勤快,连菜品装盘都需要不同的款式。

那时,大家觉得吃的是面子。

这几年,婚礼堂模式兴起,很多酒店的宴会厅有了相应的布置,不需要单独去找婚庆公司,对于新人来说,配套服务的周全,所见即所得的省心和放心,促成了只做婚礼堂的酒店新形式:宴会中心。

婚礼堂模式是通过市场收益证明的,对投资者来说,它当下确实是一门好生意,它卖的是什么呢?

婚礼堂模式在卖空间!

真的是这样的吗?毕竟好像也没有哪家酒店说自己是卖空间的。

让我们换个角度推导:说到卖空间,大家可能更多能想到是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它的特点主要是利用环境交换消费者的时间和金钱,为什么非要星巴克的环境呢?因为,它营造的环境具有独特的体验,而婚礼堂模式也是一样的。

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换,在商业1.0时代,时间最长,以物换物,没什么好说的;

2.0时代,有了一定的工商业,但是不丰富,属于卖方市场,也就是商家有什么,消费者只能买什么;

3.0时代,经济发达,全球化网络化,大部分业态成为买方市场,消费者自由选择需要的商品,业内竞争成为常态。

时间飞速,从3.0进入没有界线的4.0时代,物质极大丰富,精神需求越来越高,卖方如何在竞争中获取交换的资格?

举一些广为人知的代表案例:曾经以服务出名的海底捞;一百多年品牌的全聚德;统一标准出餐的肯德基;高颜值的云兮餐厅;还有靠融资和宣传的瑞幸咖啡……卖方能交换的维度越来越多。

如果我们回到酒店,最初卖的是吃,能吃的安全、味道好,就能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当同行都满足这些标准的时候,“吃”的属性被市场竞争所削弱,消费者的体验必然朝复杂化发展,只有“独特”,才能打开新局面。

婚礼堂模式,是在酒店宴会这个细分领域里,以独特的商业价值破圈。特别是当下流量的属性不断被强化,也就是说人流量越多、声量越大,声量越大、空间就越值钱。婚礼堂借为新人提供了丰富、便携的体验,吸引大量宾客,打造新的空间经营模式。

经营者应该如何理解空间呢?

空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房间,失去体验的空间,或者失去空间的体验,都无法完整,婚礼堂的空间,是为满足消费者体验而存在,因为经营的复杂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简便的体验。

空间体验不行,价格定再低也没有人喜欢。

婚礼堂模式的空间体验(或称一条龙服务),对新人而言十分省心,背后最直接的是宴会销售、婚礼管家、设计师、四大金刚、酒店的服务员和厨师等复杂的多个方面共同协调,还有新模式的制度,推广等隐性条件支持而促成的。

那么多因素,听起来似乎一头雾水,外界看见的只是宴会厅场景的改变,促成的条件竟然如此复杂,那经营者要如何转换模式?从哪里入手提升交换价值?从哪个方面对抗同行?

我们借零售“人”“货”“场”的要素来聊一聊:

在一个既定场景中(如:结婚场景),需要有提供人(服务)、货(菜品),场(布置)具备的空间,以往的酒店仅提供菜品和传菜服务,婚礼堂还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布置,声光电设备、婚礼管家、四大金刚、甚至婚纱礼服等(备注:传统酒店的主题厅布置并不算婚礼堂模式),这样一对比,它独特商业价值就突显出来了。

当三要素齐聚,共同发力于空间体验时,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交换价值的提升。

当交换的维度越来越多,经营者能从更多的特长去破圈:场景,服务,菜品,位置甚至渠道等等,婚礼堂的模式将越来越独特,可以预见:

餐饮口碑好的酒店和婚庆公司合作,服务品质好的酒店找好设计师,有好场地的商场邀请厨师团队入伙,宴会集团养自己优质的四大金刚等等,大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打造更好的空间体验,简单的项目会被统一控制,以减低成本,专业的项目则强强联合,扩大优势,都能让消费者收益。

互赢的生意,终归是门好生意。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罗宾设计工作室;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