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产业观察

婚礼堂模式下缺失了什么?

婚礼堂似乎在量产每一场婚礼!在这种极其商业化运作下的婚礼堂,到底缺少些什么呢?

本文作者:结婚产业观察特约撰稿人 李文波

婚礼堂在中国发展二十年的时间,门店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版扩张。一场场婚礼在每一座婚礼堂内举行,在此如此高效的婚礼堂运营模式中,我们还缺些什么?

为了追求更高的运营效率,婚礼堂似乎在量产每一场婚礼。正是商业化运作的模式,让婚礼量产化,而让我们对婚礼堂中的婚礼缺少了什么有所觉知。今天就简单聊聊当下婚礼堂模式中所缺失的部分。

大多数新人都或多或少去憧憬过自己婚礼上的场景。希望自己在婚礼当天成为万众瞩目的那一位。希望能够在婚礼结束后的多年能够记起婚礼当天的场景。希望自己以最佳的状态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步入属于他们婚姻生活。

但试问下我们这群婚礼从业者们,我们所提供的婚礼真的是客户想要的婚礼嘛?

在高度商业化运作下的婚礼堂,每一步的服务都在追求着高效率;从客人咨询阶段、签订订单、后期服务再到婚礼当天举行,每一个步骤都被精准的把控,每一个流程都被企业所设计着。

企业家们要求能够尽可能追求高效率的完成每一场婚礼。对于企业来说,一套既定的服务流程,确保客户服务的满意度。但是我们从客户角度去思考,呈现的真的是客户想要的婚礼吗?客户对我们所提供的婚礼的满意是真的满意嘛?也有可能只是没有比较而已。

在这种极其商业化运作下的婚礼堂,到底缺少些什么呢?

缺少婚礼文化支撑

我们所提供的婚礼服务是在固定场景下的偏固化流程。大部分现在的婚礼堂的服务提供者,只懂得其仪式流程的顺序,而没有究其背后的文化。

对于西式婚礼及传统中式婚礼的文化理论知识,了解甚少。

对于一场婚礼中的“爱情、亲情、友情”这些感情的表达,没有办法给出足够的新意和创意的设计。

大多数情况下婚礼堂服务提供者,都是按照既定的服务流程培训出来的“服务机器人”,往往会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也很少有人会在婚礼堂的模式中去深耕细作。

缺少温度和记忆

同样,门店所提供的婚礼服务也是特定设计的服务框架之下。从订单后首次见面会到司仪沟通、试妆试纱、婚前彩排、当天督导执行这些过程,都是按照既定的服务标准去执行。

按照这些标准去执行可以确保不会出差错,但并不代表可以解决新人的诉求点、去协助处理新人婚礼筹备过程中的苦恼。标准的服务模式也需要因人而异,从每一对新人的角度出发,去解决其现实的问题。

那如何让这场婚礼中去给新人留下温暖和记忆的服务呢?并不是一杯温水或一份特制新娘餐可以解决的。

而是真实从新人角度出发,把新人当作你的朋友,去关注关心关爱到新人。真正有温度和有记忆的服务,一定是建立在标准化流程之上的个性化服务。

缺少深层次连接

在一场婚礼结束后,认真问问自己,我们是否与新人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连接啦?这场婚礼结束后,新人们有没有变得更好?我们有没有变得更好呢?这场婚礼给我们的客户带去了什么样的价值?这场婚礼由我来提供和我的同事提供有什么不同?

在这场婚礼中,新人记住了什么而我又记住了什么。与您的新人们建立七深层次连接,通过一场场婚礼让我们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越来越多的人们投入到婚礼及婚礼堂的行业中来,却少有人在问问自己是为什么而投入到这个幸福的行业当中。到底什么是婚礼堂所缺少的,或许是文化、温暖、记忆又或是连接。

至于婚礼堂会在这条商业化的路上会走向何方,但无论如何,勿忘初心。借用蔡远航先生写给婚礼堂的下一个十年的话:“造一栋房子,每天看见幸福发生”。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原创;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