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桌变了!宴会婚礼堂如何“活得久”

结婚产业观察·2025-07-12 22:37
1061
“不是你不努力,而是牌桌真的变了!”薄利时代来了,短周期红利见顶,宴会人先看懂周期、再调整思路。

“人类经济史,本质上是一部周期运动史。”

从3至4年的商品周期到50至60年的康波周期,齿轮从未停转。而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康波周期的下滑阶段——整体产能过剩、行业泡沫出清、消费信心不足,“活下去”成了很多企业的头号目标。

牌桌的变化显而易见:国家政策层面从一部分人先富到共同富裕,整体发展从快节奏到慢增速,企业从高额利润到平均利润。

“薄利时代来了,短周期红利见顶,长周期价值才是王道。”因此,婚礼宴会产业更需先看懂周期、再调整思路。

市场之变:
从“短缺”到“内卷”,消费在重构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婚礼宴会行业的供给端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演变。

改革开放初期,专业婚礼场地与服务极度匮乏,多数家庭的婚宴仅能依托自家院落或单位食堂简单操办,"有场地办宴" 已属不易;上世纪90年代,随着星级酒店涉足婚宴市场,标准化服务初步形成,供需关系趋于平衡;

进入21世纪,中低端婚庆公司、主题宴会厅批量涌现,尤其是2013年后,婚礼宴会市场彻底进入 "极度宽松" 状态 —— 据相关调研数据,2023年全国专业婚礼场地总量较2015年增长180%,供过于求的背后,是同质化竞争加剧、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结构性矛盾的集中凸显。

需求端的变迁则更为显著。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与观念迭代,婚礼宴会需求已从 "单纯设宴" 的功能性满足,转向 "体验优先" 的情感价值追求。

据某研究院2024年调研显示,72%的新人将 "仪式感"" 个性化 "列为选择婚宴场地的首要因素,而" 菜品档次 ""场地大小" 的权重较五年前下降23个百分点。消费者愈发理智:见过了千篇一律的欧式宫廷风布置,尝过了大同小异的婚宴套餐,他们开始践行 "该省省该花花" 的消费逻辑 —— 愿意为定制化主题设计支付溢价,却对重复的流程化服务说 "不"。

图片

图源 龙设计

当供给端仍在比拼场地面积、菜品数量时,需求端已转向对情绪价值的追逐,这种错配直接导致行业 "内卷" 加剧。部分企业陷入价格战泥潭,推出 "999 元婚宴套餐" 等低价产品,却在食材品质与服务细节上缩水;一些主题宴会厅盲目复制热门风格,导致 "全国婚礼一个样" 的尴尬局面。

行业的破局之道,在于从"低水平竞争" 转向 "新质供给"。头部企业已开始探索:有的深耕地域文化,将非遗技艺融入婚宴流程;有的开发 "婚礼+文旅" 模式,依托景区资源打造沉浸式体验;还有的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 "一人一策" 的定制服务。这些探索的核心,正是为消费者寻找新的购买理由 —— 当婚礼宴会从 "标准化服务" 升级为 "专属记忆创造",供需错配的矛盾才能真正化解。

婚礼宴会业的变迁,本质是消费升级浪潮下行业自我革新的缩影。从 "有没有" 到 "好不好",再到 "特不特别",这场重构不仅考验企业的创新能力,更推动着整个行业向更注重品质与个性的方向进阶。

破局之道:
从卖产品到造生活,从拼规模到创价值

面对市场内卷与需求变迁,婚礼宴会行业的破局之路,在于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潭,实现从"卖场地" 到 "造体验"、从 "拼规模" 到 "创价值" 的深层转型。

1.破供需矛盾:从 "卖产品" 到 "卖生活"

在消费升级与市场环境变迁的浪潮下,婚礼宴会行业正处于深度变革的十字路口。近年来,行业供需矛盾凸显,传统以“卖产品” 为主导的模式难以为继,“卖生活” 的理念应运而生,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路径。

当前婚礼宴会行业的核心矛盾,已从 "有无场地" 转变为 "体验优劣"—— 低端供给过剩与个性化需求饥渴的错配,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在存量竞争时代,抢占高增长赛道的核心是跳出 "场地+菜品" 的单一供给模式,转向 "婚礼生活场景构建"。

图片

图源 李远杭设计

在“卖生活” 理念的引领下,婚礼宴会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一些企业开始尝试打造 “婚礼综合体”,整合多种业态,为新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生活服务体验。

某头部品牌打造的“婚礼综合体”,将婚宴与SPA、主题派对等相结合,满足了Z世代对仪式感与社交属性的双重需求。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打破了传统婚礼宴会单一的经营模式,拓展了业务边界,创造了更多的盈利增长点。同时,也为新人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生活体验,从婚礼筹备到婚后生活,都能得到满足。

还有企业积极拓展细分市场,将目光投向宝宝宴、求婚宴等领域。世纪缘酒店集团推出的十六礼宴,涵盖了从出生到周岁,再到升学、订婚、结婚等一个人生命周期中的多个重要节点,为客户提供了持续的仪式感服务。通过拓展细分市场,企业不仅填补了市场空白,增加了营收渠道,还能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关系,提升客户忠诚度。

2.悟行业本质:从 "拼规模" 到 "创价值"

过去,“规模至上” 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曾推动行业快速崛起,但在市场环境剧变与消费需求升级的双重冲击下,这种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如今,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开始领悟行业本质,从 “拼规模” 转向 “创价值”,开启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婚礼宴会的本质并非单纯的场地租赁或餐饮服务,而是承载新人情感需求、创造独特记忆的“情感载体”。从 “拼规模” 到 “创价值” 的转变,本质上是从 “卖空间” 向 “卖体验”“卖情感” 的价值维度升级。

图片

图源 罗宾设计

摆脱规模依赖的第一步,是放弃“大而全” 的经营思路,转向 “小而美” 的精准定位。上海 “花嫁丽舍” 深耕轻奢定制婚礼细分市场,没有盲目扩张门店数量,而是将精力集中在300-500平方米的中小型宴会厅改造上。通过融入艺术装置、主题场景设计,为新人提供 “一对一” 的定制服务,虽然单场婚宴价格比同地段竞品高出30%,但客户复购率(含推荐亲友)达到 4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捕捉到都市白领对 “私密化、个性化” 婚礼的需求,用差异化价值避开了价格战。

服务是价值创造的核心载体,优秀的企业正在通过服务流程的精细化设计,将每一个环节都转化为情感体验的触点。其次,文化内涵的注入,能让婚礼宴会的价值实现质的飞跃。数据显示,80%的新人表示愿意为个性化情感体验支付额外费用。

从“拼规模” 到 “创价值” 的深层逻辑,在于打破婚礼服务的时间边界与场景边界,构建覆盖新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让单次交易转化为长期价值沉淀。不少企业开始将服务延伸至婚礼前后的多个节点,形成价值闭环。

例如,某宴会酒店推出从求婚到蜜月的全链条服务,这种全周期服务模式,让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提升了3倍以上,单个客户年均贡献收入从1.5万元增长至4.8万元,实现了价值的多元变现。

3.升发展维度:从"困局" 到 "破局" 的四重转变

婚礼宴会行业的深度调整期,亟需在需求、营销、内容、运行四个核心维度推进系统性变革,以破解同质化困局,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需求端: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传统婚礼宴会的 "标准化套餐" 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消费群体需求。当代新人更注重婚礼的 "专属感",要求从场地布置到仪式流程都融入个人印记。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提供定制化服务的婚庆企业订单量同比增长47%,远超标准化服务企业 12%的增速。

营销端:从"卖套餐" 到 "对话情感",情感连接成为营销核心。婚礼消费的本质是 "情感预支",消费者更愿为能引发共鸣的品牌买单。同时,营销场景也在拓展边界,将营销转化为情感陪伴。数据显示,这种超越交易的关系维护,能使客户转介绍率提升至65%,远高于行业平均30%的水平。

内容端:从 "模仿复制" 到 "文化赋能"。同质化困局正在被打破,文化成为内容创新的突破口。将地域文化、非遗技艺融入婚礼环节,既能形成差异化,又能增强情感认同。


图片

图源 品霏设计

同时,国潮元素的运用更显深度。不是简单堆砌龙凤符号,而是将传统礼仪现代化表达,既保留文化内核,又符合年轻审美。这种传统为体、创新为用的内容创作,正在重构行业审美标准。

运行端:从"成本控制" 到 "价值重构"。行业需打破 "高端即高价" 的误区,通过供应链优化实现 "价值最大化"。破解 "高端即高价" 的认知误区,关键在于通过供应链优化实现 "价值普惠"。

婚礼宴会行业的转型,不是简单的模式调整,而是对 "幸福产业" 本质的回归 —— 当企业不再比拼场地大小、菜品数量,而是专注完成从 "服务业" 向 "体验业" 的跨越,行业才能真正突破内卷,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周期。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