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产业观察

从器物、礼俗,勾勒中国现当代婚礼文化变迁图景|赵莲

从器物、礼俗两个方面中撷取一些突出的文化事象来呈现现当代中国婚礼文化的新气象,勾勒一帧中国现当代婚礼文化变迁的图景。

摘要:一个国家的婚嫁文化是一个国家最为传统的文化符号,中国现当代的婚礼文化是传统中国婚礼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与此同时,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现代中国的婚礼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相融合,逐步呈现出诸多革新与变异。

本文主要从物质文化与行为文化两个层面来观察现当代中国婚礼文化的变迁。从婚礼器物文化的角度,选取结婚证书、婚纱照片、婚恋视频、伴手礼品等婚礼物品来呈现中国现当代婚礼文化的多重镜像。从婚礼礼俗文化的角度,通过文明婚礼、集团婚礼和主题婚礼等多种多样的婚礼形式来解读中国现当代婚礼文化中“微礼大义”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婚礼器物文化、婚礼礼俗文化、文化变迁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婚庆服务与管理教研室

赵莲

本文为专项论文,5085字,经作者授权刊载。倡导及尊重知识产权,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刊载。

一个国家的婚嫁文化是一个国家最为传统的文化符号,是其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所以,婚礼文化在国家和民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透过婚礼文化的历史,我们能审视时代的发展,洞悉社会的变迁。

中国现当代的婚礼文化是传统中国婚礼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与此同时,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现代中国的婚礼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相融合,逐步呈现出诸多革新与变异。物质文化层和行为文化层是文化结构由外而内两个重要的展演层次,器物和礼俗正是体现文化变迁最典型的外显要素和内在因子。

以下笔者就从器物、礼俗两个方面中撷取一些突出的文化事象来呈现现当代中国婚礼文化的新气象,勾勒一帧中国现当代婚礼文化变迁的图景。

方寸物语:方寸世界里的婚礼器物文化变迁

婚礼器物是婚礼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将中国现当代婚礼文化变迁的信息诉诸于结婚证书、婚纱照片、婚恋视频、伴手礼品等一系列具有纪念意义的婚礼物品中,方寸世界的小小空间里传递的是文化演变的气象万千。

1、结婚证书诉变迁

结婚证书是婚姻合法性的有效依据,由中国传统的婚书演变而来。说到最早的结婚证书,应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文明婚礼”风潮中。“文明婚礼”提倡自由恋爱。

结婚的男女双方不必到算命先生那里合婚,也不需要什么龙凤帖,而是买来两张印好的结婚证书,提前填上新郎、新娘的姓名、年龄、籍贯以及相关人士的姓名。举行婚礼时,结婚人、证婚人、介绍人和男、女双方主婚人在结婚证书上用印,就算礼成了。婚礼结束后,结婚证书作为一对新人结合最重要证物交由新人珍藏。

而我们今天的结婚证书专指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结婚证书从外到内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小小的一本结婚证书留下了历史的烙印,诉说着时代的变迁。

1950年的结婚证只有两个巴掌大的薄纸片,上面除结婚人的姓名、年龄、籍贯、签名,以及证婚人的签名外,没有任何绚丽的图案。封面有这样一段话:“我俩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之精神,自愿结为夫妻,平等相待,互爱互敬,互相帮助,互相扶养,和睦团结,劳动生产,抚育子女,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建设而共同奋斗”。

从1952年到七十年代末,结婚证上都印有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图案,而在1952年至1959年的结婚证上,还有和平鸽的图案。稻穗、棉花也是当时结婚证上的主角,这反映当时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六十年代的结婚证上都刻有一句简洁的口号,还出现了鸳鸯戏水、并蒂莲、梅花等传统吉祥物,象征着人们期待社会稳定,风调雨顺。

到了“文革”期间,每张结婚证上都必有一段毛主席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法制的逐步完善,结婚证不再是夫妻两人压在箱底的婚姻纪念品,而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文书。

人们使用结婚证的次数日趋增多,于是结婚证也随之“返璞归真”,逐步取消了复杂的图案,并由奖状式变为护照式,方便人们携带,而且结婚证的颜色也由大红色变为了枣红色。

2、婚纱照片受追捧

20世纪20年代,西式婚纱在中国亮相,并渐渐渗入中国的婚礼文化中。

从30年代起,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流行在婚礼中穿着白色婚纱礼服。当时中华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和影星胡蝶在婚礼上穿着白色婚纱的绝美照片,引发了一阵拍摄婚纱照片的时尚风潮。

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婚纱摄影进入大陆,又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婚纱照片的追捧。对于新人来说,拍摄新式婚纱照的热忱甚至超越了穿着婚礼服本身的那份神圣,千人一面的婚纱照成为一代人的“永恒记忆”。

1982年台湾婚纱摄影途径厦门、上海而进入北京市场后,仅仅两年的时间,国营结婚照相馆节节败退。尽管当时拍摄一套婚纱照片价格不菲,但许多年轻人还是趋之若鹜。

直至今天,拍摄婚纱照依旧是最受新人喜爱和重视的婚庆服务项目。在摄影师、灯光师和化妆师的通力合作下,一套制作精良的婚纱照不仅是新人一生难忘的甜蜜留影,而且往往还成为婚礼上向来宾展示和分享的“幸福瞬间”。虽然人们还是习惯性地把新人在婚礼之前拍摄的一系列留念照片统称为“婚纱照”,但是当下新人们所拍摄的婚纱照风格已经不局限于西式的婚纱礼服,中式复古的纯衣纁袡和爵弁玄端,凤冠霞帔和状元官服,甚至长衫旗袍、民国学生装都成为新人拍摄“婚纱照”时热衷的服饰选择。

3、婚恋视频悄流行

随着电脑投影、LED大屏等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婚礼中的普遍运用,拍摄与制作婚恋视频开始悄然流行起来。当下,婚礼上播放的婚恋视频资料主要有婚恋电子相册和爱情故事片两类。

婚恋电子相册是将一对新人的少儿照、成人照和家庭照,连同几套不同风格的婚纱照片放在一起制作成电子相册。各自的成长历程照以感恩为主题,两人的婚纱照以爱情为纽带,照片经过了修理,画面配上了音乐和文字,美轮美奂的电子相册就通过手机、电脑、电视和典礼大厅高清晰的LED大屏幕展现在亲朋好友面前。

爱情故事片则是通过MV或微电影的形式,再现一对新人相识、相恋到决定相守的过程。一对新人通过讲述自己的爱情故事来提供剧本的主要情节,专业的编剧为其写作脚本,导演、摄像和助理组成的专业团队在婚礼前为新人完成爱情故事片的拍摄和制作工作。新人通过在婚礼上播放爱情故事片的方式,和宾客分享自己的恋爱经过和心得。优美的音乐,感人的画面,使参加婚礼的宾客能够对新人真挚的感情感同身受,为他们的圆满结合祝福。

4、形式多样伴手礼

结婚伴手礼也叫婚礼回礼,在婚礼上,新人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时,都要用赠送喜糖、喜果、喜饼、喜烟等小礼物的方式表示谢意。如今婚礼伴手礼已经不局限于喜糖等传统的食物形式了,形式多样的伴手礼作为婚礼的一个主要关注点,成为宾客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很多新人也是煞费苦心准备伴手礼来表达对宾客的感谢,其中的文化意味也越来越浓厚。当下就有不少新人以彩票作为伴手礼,让宾客们参加婚礼沾喜气,拿到彩票碰运气,中了奖金添财气。还有的新人向来宾赠送印有自己婚礼标志的T恤或杯子,既有实用价值,更具纪念意义。

一些热衷传统文化的新人则会将茶叶、丝帕、镜子、筷子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俗吉物作为伴手礼赠送给宾客,既是新人爱情信念的表达,也是对宾客的美好祝福。例如香港著名演员梁朝伟和刘嘉玲的婚礼就以喜筷作为伴手礼。还有部分新人则会选取自己认为有特殊寓意的物品作为伴手礼回赠宾客,例如台湾知名演唱组合SHE的成员Ella在自己的婚礼上就选取了印有喜字和新人卡通形象包装的酱油作为伴手礼,她认为婚后的生活就像酱油,有点咸,有点涩,但却是必不可少的调味料,更加能体会到生活的五味杂陈。

微礼大义:多元婚礼形式下的礼俗文化嬗变

“五四”以来,婚礼这种旨在向社会进行宣布和承诺以获得社会支持和监督的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总的说来是在继承传统婚礼文化礼义精髓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西方婚礼文化的精华,慢慢脱离传统的繁文缛节,朝着个性化、简洁化、时尚化的方向发展。

文明婚礼、集团婚礼和主题婚礼等多种多样的婚礼形式无不体现出一种“微礼大义”的发展趋势,婚礼的形式日趋简化,内涵却不断丰富。

1、文明婚礼

文明婚礼在清末出现于东南沿海的大都会和商埠中,但流行于民国时期。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记载了当时“文明结婚”的情况:“迎亲之礼,晚近不用者多。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有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姓名),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即媒妁)、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

民国时,还有人以“五更调”的形式来宣传“文明结婚”的情况:“戒指为定,大媒作见证人,最要紧,结婚书呀,双方盖定”,“郎才女貌两情愿”。

文明婚礼参用中西婚礼礼仪,有别于中国旧式婚礼。结婚之前男女双方交换戒指,即为订婚证物。结婚典礼可以在家里举行,也可以在饭店里举行,还有的在公园、学校或花坊举行。迎娶时,不用花轿,一般用由红缎双喜字绣片装饰着的花马车,也有用扎了花红彩子和纸花的汽车,导以军乐。

具体仪式一般是:(1)奏乐;(2)司仪、男宾、女宾、主婚人、介绍人及新郎新娘入席;(3)证婚人宣读证书,各方用印;(4)新郎新娘交换信物,相对行鞠躬礼;(5)谢证婚人及介绍人;(6)行见亲族礼;(7)行受贤礼;(8)来宾演说;(9)唱文明结婚歌等。

婚礼之后,一般要摄影留念。然后,新郎、新妇即可入洞房休息。接着新郎家人便摆桌招待亲朋吃饭,通常只准备一顿宴席。有的人家为了节约,只预备茶点,搞个茶话会。

当然那些受西化影响较深者,多学习西洋的做法,搞个象征性的酒会,预备些糕点、水果、葡萄酒、色酒、汽水。酒会开始,首先由新郎、新妇向各位来宾一一敬酒,然后,在司仪的提议下,全体宾客起立举杯向新郎、新妇祝福。

2、集团婚礼

民国时期,新式婚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对一般民众来说,新式婚礼仍有费时费钱费力之缺憾。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一些进步人士致力于婚仪改革活动。于是,一种更新的婚礼方式——集团婚礼,便在30年代的上海、北平等地应运而生。

集团婚礼,也叫集体结婚,首先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1935年,上海市政府为响应国民党政府提倡的“新生活运动”,彻底变革传统婚嫁仪式,去奢从俭,于2月7日公布了以简单、经济、庄严为宗旨的《上海市新生活集团结婚办法》,并于4月3日在江湾的上海市政府大礼堂举行了首届集团婚礼。仅1935年,上海便先后举行了五场集团婚礼,参加者多达399对。

在此之后的三年里,上海每年举行五到六次集团婚礼。全国各地也纷纷热烈响应,北京的首届集团婚礼于1937年6月20日在中南海公园怀仁堂隆重举行。

集团婚礼可以说是中国婚姻史上的一次创举,直至现在依然盛行,经久不衰。尤其每当重大纪念日的时候,许多新人都愿意选择集团婚礼这种既节俭,又有意义的方式来完成自己最重要的人生仪礼。

在当代的集团婚礼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百年清华,百年好合”的集体婚礼。2011年4月29日、30日,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近百对清华大学教职工和各地校友在清华大学校园举行集体婚礼,场面恢弘、浪漫温馨。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顾秉林院士担任主婚人,六对德高望重的清华大学教授夫妇担任证婚人。200对新人的婚礼既为母校百年校庆增添了一份情趣,也让母校见证了自己的爱情,成为新人们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

3、主题婚礼

主题婚礼是当下最受欢迎的创意婚礼,因为它讲求个性和创意。个性的创意婚礼需要一种思想和情感的高度整合。整合思想,整合情感,整合创意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属于新人自己的婚礼主题。

主题婚礼就是用一个特有的主题贯穿整个婚礼的始终,使相对模式化的婚礼充满主题色彩,使一个形式化的过程变得真正有意义,有值得新人回味和珍藏的价值。以这个主题为线索,来设计婚礼流程,进行婚礼现场布置,展开婚礼故事情节,甚至婚礼的灯光和音乐、新人服饰妆容、婚礼主持也都围绕着婚礼主题而展开。

婚礼的主题可以是一件物品,可以是一件事情,也可以是一种理念。具体说来,它可以是新人的一个爱情信物,可以是新人的恋爱方式,可以是一封情书的内容,可以是恋爱过程中最令人感动的一句话,可以是一个约会的地点,可以是新人的一次情感转折,还可以是新人的爱情目标,甚至可以是新人的爱好特长或者职业。每对恋人的故事都不会完全一样,所以每对新人的故事里都能挖掘出不一样的东西来作为婚礼主题。

方寸物语,一纸结婚证书,一帧婚纱照片,一段婚恋视频,一份结婚伴手礼,这些深深嵌入到人们婚恋生活中的方寸小物在传承与嬗变的张力中诉说着中国现当代婚礼文化的与时俱进。微礼大义,文明婚礼、集团婚礼、主题婚礼,这些不断涌现的新兴婚礼形式在多元融合的背景下透射出中国现当代婚礼文化的兼容并蓄。

参考文献:

[1]万建中,李少兵.中国民俗史(民国卷)[M].人民出版社,2008.

[2]邵先崇.近代中国的新式婚丧[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常人春.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5]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徐明月,尚论聪主编.中国婚俗文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

[7]马淑霞,尚论聪主编.中国礼仪文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

[8]万建中.民间婚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9]完颜绍元.婚嫁趣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0]李劭南.当代北京婚恋史话[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

[11]万建中,叶碧英主编.中西婚礼文化[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12]王晓玫主编.婚礼策划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

[13]冯希哲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14]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5]梁景和.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6]梁景和.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7]梁景和.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嬗变研究(1919—1949)——以婚姻·家庭·妇女·性伦·娱乐为中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8]李慧波.北京市婚姻文化嬗变研究(1949—196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9]李秉奎.狂澜与潜流——中国青年的性恋与婚姻(1966—197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0]孙孟英.老上海的婚礼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 原创声明:本文为婚嫁风向标转载,来源: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婚庆服务与管理教研室 赵莲;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婚嫁风向标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婚嫁风向标(hunjia365),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