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5月,山西太原一对95后新人因一场与众不同的婚宴受到网友的关注。
他们没有选择传统的酒店宴席,而是在一家海底捞火锅店完成了这场人生的重要仪式。宾客们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举杯祝福新人,现场氛围轻松热闹。“这场婚宴不仅节省了高昂的场地费用,还因独特的创意赢得了亲友的点赞。”新娘赵一鸣高兴地对记者说。
事实上,这对新人的选择并非个例。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在打破婚礼仪式的条条框框,摒弃繁琐的流程和不菲的开销,转而追求简约且更具创意的婚礼形式。专家表示,年轻人在婚庆消费上呈现出明显的去传统化、高度个性化的趋势,这不仅是消费方式的变化,更深层地反映出婚恋观、消费观、价值观的代际演变。
拒绝千篇一律
婚礼办出新风尚
在火锅店举办婚宴,邀请了140名亲友参加,花费2.25万元,现场还表演了一段舞狮……赵一鸣将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后,吸引了3000万人次观看。
“这是一个意外的决定,没想到非常成功。”赵一鸣告诉记者,原本她和先生准备在当地一家酒店举行传统婚宴仪式,未曾想酒店因故停业,无法承接婚宴。“索性就创新一把!”于是,火锅店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婚宴应运而生。
赵一鸣和先生的创新选择折射出年轻人婚庆消费的新潮流。婚嫁行业订购平台中国婚博会发布的《2024结婚行业全业态消费动态报告》显示,相较于以前三五十桌的大场面,如今新人们的婚宴更趋向于“小而精”,即便是办酒席,桌数也在日趋减少。
不仅是婚宴,记者采访了解到,婚礼的新风尚还体现在仪式流程、场地选择等多个方面。
无车队、无接亲环节、无伴郎伴娘,今年3月,来自天津的卢予馨举办了这样一场“三无婚礼”。卢予馨认为,舍弃车队、接亲等繁琐流程,不仅压低了预算,还能让新人把更多时间留给亲人和远道而来的挚友,“虽然仪式简化了,但情绪价值拉满了”。
新中式婚礼、二次元婚礼……如今的婚庆市场上,各种别出心裁的婚礼形式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婚礼正告别千篇一律,走向“专属定制”。
“天时”加持
婚庆市场今夏热力涌现
“不同的店生意有好有差,不过一般来说,像我们婚纱摄影每年七八月份通常没有其他时候那么忙,但是今年9月之前的工作日、双休日的拍摄基本约满了。”米兰尊荣经理戚甜甜告诉记者。
7月6日,记者来到南京中央路上的米兰尊荣婚纱摄影会馆时,正有数对新人在咨询业务,还有人在大厅等待。据介绍,这里每天至少有8组婚纱照要拍。记者又走访了南京多家婚纱摄影影楼、工作室,发现不少店铺9月前的拍摄订单都已经约满。
“其实大影楼还好,对于我们小工作室的摄影师来说,因为天热,以往夏季从6月份开始就是婚礼摄影的淡季了,到7月份我们很多同行就到景区去拍游客照了,整个夏天可能一场婚纱摄影的订单都接不到。”婚庆摄影师夏一然告诉记者。而在今年,7月份他已经接了10场婚纱摄影,8月份目前也有9场。
今年夏季为何能由“淡”转“旺”?记者采访发现,很大程度上和“双春兼闰月”的“天时”有关。
“虽然现在年轻人的想法不断在变,但是结婚这种人生大事,很多东西还是传统观念在起主导作用。”跟妆师惠惠告诉记者,去年因为全年没有立春节气,是民间俗称的“寡妇年”,对婚庆行业造成了很大影响,而今年不仅是双春年(有两个立春),更有通常每19年才出现一次的闰六月,结婚的人增加了很多。
“去年行业低潮,身边有些朋友都想着转行了。”惠惠说。而在今年,婚宴场地、化妆工作室、婚礼工作室、婚庆公司的生意都有所转好,加上10月开始是每年婚礼的旺季,选择在七八月份进行婚纱拍摄等婚礼筹备工作的新人也更多了。
打破传统
多元需求助力行业革新
如果说双春年是“天时”,那么各地的旅游热门目的地则是“地利”。
近年来,婚纱摄影市场朝着以简约轻婚纱和高端定制旅拍为主的多极化方向发展,行业呈现差异化、定制化的发展趋势。
“南京作为旅游城市,现在外地年轻人专程过来旅拍的很多,对于公司来说也提高了品牌知名度。”米兰尊荣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影楼订单中外地客人来南京旅拍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许多国风园林婚纱照的热门选择基本要提前一个月预约,省外三亚、厦门等地甚至要提前3至6个月定档。
在捕捉到市场动向后,越来越多的景区瞄准婚庆行业,配合各地近年来力推的“婚姻登记+旅行”,将婚庆从一项独立的民俗服务升级为深度嵌入文旅产业链的“体验产品”。
在南京无想水镇,婚礼堂、宴会中心、拍摄团队、月子会所、蜜月民宿等资源全周期覆盖,既有古风拱桥、水岸长廊、灯笼街市等姻缘场景,也有唐、宋、明制式婚服和传统婚礼流程等婚礼定制服务。南京溧水无想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方红表示,下一步景区还将积极整合婚庆资源开展招商,努力为新人提供全链条服务,着力将无想水镇打造成“婚庆+文旅+服务”深度融合的网红景区。
“今年我接的好几对客户都不想要传统婚礼堂,自己定主题,自己选址,自己定仪式流程,全程参与设计。”独立婚礼策划师方柳告诉记者。
随着“90后”“00后”成为结婚主力人群,个性化、定制化婚礼成为主流趋势,许多年轻人热衷于“未必费钱但一定费心”的私人定制,方柳表示,今年已接过景区婚礼、带宠物结婚等多种个性化订单,6月底她负责的一场婚礼,新人让酒店把婚礼堂原本的装饰撤走,自己花钱重装成了“霍格沃兹”的魔法世界风。
体验为王
深度定制赢得市场认同
近年来,结婚登记人数变化趋势虽然并不乐观,但市场的热情仍然旺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婚庆企业注册8.5万家。
对此,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紫绮认为,市场总量的收缩并不意味着价值的消失,恰恰相反,它激发了市场结构的深刻重塑。新入局者和跨界的景区资本,瞄准的早已不是“结婚”这个单一动作,而是其背后延伸出的“巅峰体验”和“社交货币”。
“未来,婚庆行业的增长点将不再是‘办一场婚礼’,而是‘创造一个值得铭记和分享的故事’。它将与旅行、娱乐、数字内容创作高度融合,行业的边界会被彻底打破,核心竞争力将从资源整合能力,转向独特场景的IP打造与情感体验的深度定制能力。”王紫绮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婚庆消费中仍然存在不少收费乱象。记者了解到,在拍摄服装的选择上,很多影楼会将服装分为普通区、VIP区、私藏区等,衣服质感和设计感依次递增,在和客户签约时,这些影楼、工作室并不会提前告知客户有服装分区,而是到拍摄当天让客户加钱升级才能选到心仪的衣服。
“普通区质地差也就算了,服装款式还少,只有30件可选,升级的VIP区有200多件。”已婚的魏先生告诉记者,他原本在一家影楼购买了9999元的婚纱摄影套餐,最后因为升级选服装共支付了15000元。此外,不少婚纱摄影机构在提供拍摄底片和精修片时,还会卡流程、要求客户加价加片。
“年轻人对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追求,是整个消费市场从‘功能满足’到‘情感认同’宏大叙事的一部分,对婚庆行业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王紫绮认为,传统的“套餐式”服务正在失灵,因为它试图用标准化的流程去覆盖一个个鲜活的、渴望与众不同的灵魂。
未来的婚庆行业,必须完成一次核心角色的转变,从“服务供应商”向“体验设计师”和“梦想合伙人”转型。这意味着,产业的价值链顶端不再是酒店或影楼,而是创意与策划。婚礼不再是简单的仪式执行,而是新人专属的“品牌发布会”,是他们爱情故事、个人品位与生活方式的集中展示。
抓住新机遇,企业需要像打造艺术品一样去策划每一场婚礼,提供模块化、可自由组合的“菜单”。
个性化引领消费升温,
婚庆市场新升级
越来越多年轻人青睐个性、创意婚礼的当下,一些婚庆从业者发现,传统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年轻人的婚庆消费行为,正引发整个婚庆行业的结构性转变。”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池韵佳表示,从模板式服务到定制化方案、从重物质仪式到重精神体验,这是典型的消费者主导型市场重构。
池韵佳认为,对婚庆行业而言,这一趋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传统婚庆供应商正在面临审美疲劳与服务同质化的双重困境,而新兴市场的突破口则在于对情感叙事、个性内容与社交传播的把握。
“形式的变化让婚庆产业链更加丰富多元。”广东省婚庆行业协会秘书长恒韵表示,如今,“一站式婚礼”越来越火,相关机构提供全方位婚礼服务,满足年轻人省时省力的需求。还有户外婚礼场地、主题婚礼策划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婚礼拍摄行业也不断创新,新中式、胶片、森系摄影风格逐渐流行。
记者还关注到,伴随婚庆市场新升级,一些地方和企业抢滩“幸福经济”,将新兴潮流转化为商业机遇。
在云南、新疆、海南等地的热门景区,“文旅+婚礼”日渐融合,目的地婚礼已发展出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喜茶、霸王茶姬等多个茶饮品牌抓住年轻人婚宴“以茶代酒”这一新习俗,推出喜宴团餐业务,2024年,喜茶的喜宴团餐累计售出超20万杯婚礼“囍茶”。
池韵佳表示,“婚庆+”模式是伴随消费者身份重构与关系意义深化,而产生的产业逻辑延伸,这为婚庆企业和文创、旅游等相关领域提供了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整理;来源:江苏经济报、工人日报;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