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产业观察

《幸福定格》:寻找婚姻里的“标准答案”,所谓婚姻生活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纪录片《幸福定格》,借助摄影机,透过华人世界特有的婚纱照文化,探究什么是婚姻,以及结婚后幸福的流动与转变。

当照片上的甜蜜浪漫、山盟海誓变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一地鸡毛,围城里的人纷纷表示,“结婚真的不好玩儿”。

视频:纪录片《幸福定格》片花。时长:4分04秒

婚纱照上的两人总是一脸笑容、幸福甜蜜,它是恋人升级到夫妻的见证,标志着美好婚姻的开始。但现实确实如此么?在9月23日CNEX/CCDF-8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上放映的纪录片《幸福定格》,借助摄影机,透过华人世界特有的婚纱照文化,探究什么是婚姻,以及结婚后幸福的流动与转变。

从婚纱照到婚姻

台湾青壮辈知名的导演沈可尚,在2009年发动一个纪录片项目,打算拍摄一个顶尖婚纱摄影师的故事。众所皆知,婚纱摄影是华人社会独有的现象,在西方,所谓wedding photo,指的是教堂婚礼结束后,新人走到门口与诸亲友的合照,而不是像华人社会这样,在婚礼前拍摄一系列或浪漫或激情的照片以作为纪念。而因为婚纱摄影与结婚礼服出租,新娘化妆等等的相互绑定,让婚纱摄影成为遍及大城小镇的时尚行业。

这样的取材,很“净土宗”。亦即,透过一个人人易懂的社会现象,来呈现背后的喜怒哀乐,对任何制片方来说,这将是庶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绝佳题材。

没想到,以深思独创见长的导演,在项目启动两年之后,决定放弃这种大众化的取向,转而追问一个深刻而不容易呈现的命题:所谓婚姻生活的幸福,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也是导演在面对自己婚姻生活时的疑问。这样的态度,很“禅宗”。

最终,经过八年的沉淀与探索,导演完成了这部名叫“幸福定格”的纪录片,跟八年前的设想完全不一样。影片中,最可能吸引眼球的婚纱摄影只是个不起眼的背景或串场甚至婚纱摄影师都不见了;构成主要内容的,是七八对结婚多年的夫妻,彼此之间开诚布公的深夜对话,从我为什么追你,你为什么追我,柴米油盐酱醋茶,到为什么我们要有小孩,等等。这些话题,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浮现,但是在影片里,却被赤裸裸,血淋林地抛到观众面前。

《幸福定格》:寻找婚姻里的“标准答案”

爱情来了,结婚,期待幸福。结婚后维系两人的,不再只是爱情,而是更复杂的种种。爱,可能是来自接触,可能是来自陪伴,但更可能是来自真正的对话。对话,是让两个个体之间界限消融的唯一可能。从我和你变成我们,是困难的,是脆弱的,如履薄冰,所以更加珍贵。而更珍贵的是在无数次濒临极端幸福与毁灭的边缘后,我们仍选择不分开。或许这样的幸福永远都存在于追寻的过程,没有终点,更无法定格。

导演沈可尚在纪录片《幸福定格》的介绍中这样写道。

纪录片《幸福定格》海报

拍摄这部影片时,沈可尚刚踏进婚姻的围城。结婚的所有程序走下来,唯独拍婚纱照的记忆让他痛苦不堪。平时习惯躲在摄影机背后的他,被摄影师“像笨蛋一样操控”。他发现身边很多人和自己一样,会花费一大笔费用去最好的婚纱店拍照,会用尽心思设计最独特的拍摄主题,甚至还会为了拍照提前好几个月减肥、塑形、保养、美容。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要拍摄婚纱照?婚纱照到底意味着什么?进入婚姻后,日子会不会依然如婚纱照一样笑得甜蜜?他带着疑问,跟随很多准备结婚的人,开始了拍摄。

晃晃悠悠5、6年过去,沈可尚有了小孩,婚姻中的感受和困惑慢慢深刻起来。有段时间他甚至认为,结婚是他犯下的最幼稚的错误。此时,他的关注点也逐渐从拍婚纱照的过程转移到夫妻结婚后的情感生活上来。为了寻找婚姻里的“标准答案”,他放弃原有400小时左右的素材,重新开始拍摄。

沈可尚在脸书上发信息,希望和正在婚姻中的夫妻聊一聊婚姻生活,没想到出现了很多应征者。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从1年到25年的不同婚龄。随后,沈可尚一次次带着摄影机去这些夫妻家里和他们聊爱情、聊婚姻、聊男女价值观、聊彼此都不愿意触及的伤痛。

他将这种聊天形式称为“夫妻谈心”。影片中的夫妻谈话由浅入深,时而琐碎,时而沉重。他们谈婚姻中的期待、甜蜜、不解与委屈。两人之间的对话看上去如此甜蜜,又如此痛苦。通过参与他们的“谈心”,沈可尚发现,每一对夫妻都如此特别,又与我们如此相似。

理解、沟通、改变和接受是获得婚姻幸福的关键词。沈可尚找到的答案也许不能解决每段婚姻带来的问题,但是他希望通过《幸福定格》,促使婚姻中的夫妻坐下来,聊一聊。

访   谈

带着摄影机聊天

Q:是什么契机让你去拍摄这部关于爱情和婚姻的纪录片?

沈可尚:华人世界有个特殊现象,结婚时会花很多钱和精力去拍摄一组婚纱照。这组照片往往是幸福甜蜜、漂漂亮亮的画面。夫妻两人找自己喜欢的场景,选择精致的衣服,极具表演性。于是这组照片成为代表两个人爱情的幸福时刻,被记录下来。

当初因为我自己准备结婚,拍摄婚纱照那个事情让我很痛苦,花一大笔钱在那边像笨蛋一样被操控。我习惯躲在摄影机背后,突然要走到前面,感到很不自在,我几乎是喝了一瓶红酒才去拍摄的。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两个人一定要去拍婚纱照呢?后来我又看到身边很多像我一样的朋友,他们很用心地准备拍婚纱照,所以我决定去讨论这个商业文化现象。

我找了很多准备结婚的夫妻,去拍摄他们拍婚纱照的经历。很快5、6年就过去了,我积累了差不多400小时的素材。一是因为没有拍到很深刻的东西,二是对婚姻的认识有了改变,我的拍摄兴趣发生了转移,我开始觉得他们婚后如何经营生活更有意思。于是,我又开始找了很多不同身份的普通人,去跟他们聊天,想要了解结婚1年后,20年后,婚姻这个概念对他们来说是什么。

导演沈可尚夫妇及他们的婚纱照

Q:我之前看过台湾的一部爱情纪录片《寻情历险记》,感觉你这部影片和它有很多共同点?

沈可尚:可能两部片子都是关于爱情和婚姻的纪录片吧,但是《幸福定格》与《寻情历险记》还是有很多不一样。《幸福定格》的写实面向更大,跨年龄的轴线更长,还有就是涉及的话题和内容更广泛。比如影片中谈论男女的权利关系,男生在婚姻中想什么,女生在婚姻中想什么,双方想法基本是天壤之别。通过很多组对话的验证,我发现了婚姻中很多有意思的细节以及一些平常很少触碰的问题。看完这部影片,有很多打算结婚的人,尤其女性,突然就不想结婚了,她们觉得这里面的婚姻太真实了。

Q:影片呈现了几对夫妻的情感生活?其中最让你惊喜或者印象深刻的是哪一对?

沈可尚:影片呈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和婚龄的8对夫妻。其中有一对夫妻结婚25年,两人都是教授。在聊到男女不同的价值观时,这位太太比较欣赏强势一点,充满想法和事业心的男性,她觉得身边的男性都索然无味。但是最后她选择的这位先生却胆小、拘束,她一直在对先生强调,要记得当初是我主动牵你手的。

这位太太还说了一段蛮让我震撼的话。她认为夫妻之间吵架争执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有一次她先生在她面前大发脾气,把椅子都摔坏了,她没有说什么。我以为夫妻间这样吵架摔东西会破坏感情,是会记一辈子的事,但这位太太说,她先生不会对别人这样,也不会把这种情绪在别的地方发出来。这代表先生在向她求助,“当你的情绪无处可去的时候,只有对我这样子才会好。”

他们给我的感觉是彼此在心灵上理解和爱着对方。“我就是决定跟着你一辈子,不管你怎么样,我都有另外一种看待你的眼光,而不会用一种忽视的眼光,你生气,你发怒,你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Q:我看影片中有很多夫妻谈心的场景,拍摄这些场景是不是相对比较困难?

沈可尚:其实这些夫妻我大部分都不认识。我最初在脸书发信息说想要拍摄夫妻聊天的镜头时,没想到会有很多人回应。然后我就去和他们每个人见面。之前我们会有一两次见面,让他们知道我并不是要访谈他们,而是和他们聊天。

这个形式其实有点奇怪吧,我本来和他们不熟,却在旁边看着他们很深入地谈话。我的大部分提问,都来自我自己婚姻中的感受,或者正在面临的问题。我向他们丢出自己的状态,让他们去聊他们的状态。在顺着他们聊的同时,我如果感觉到有什么好奇,就会追加问题,让他们继续聊。

影片中这些夫妻的聊天内容看起来五花八门,但是总结起来其实就是现实生活和结婚誓言根本不一样。那些誓言是一种不科学的、不可能的,理想状态的东西。结婚是两人专属特有的关系,无论你觉得甜蜜、痛苦还是充满疑惑,这种关系都捆绑着你们。彼此在对方生命中的分量都很重,这是谁也不可能替代的。

《幸福定格》剧照,“我觉得我没有要讲什么。”

Q:在夫妻谈心的过程中,你这样会不会有很强的主观引导性?

沈可尚:引导肯定会有。我的好奇心发问,肯定就是引导。但是,我觉得拍摄者和拍摄对象的权利关系蛮平等的吧。我没有打算挖掘他们的意图,我只是带着摄影机来陪他们聊天。我想要借摄影机在场,开启你们很久没有认真聊天的状态。

其实,引导还蛮自然的,就像朋友在聊天中,听到好奇的部分会追问,也会分享自己的看法。我发现很多人结婚到现在都没有聊过这些问题。他们在摄影机面前也很慷慨,甚至会将一些比较私密的,彼此都不知道的事吐露出来。

我去拍摄他们谈话的时候,一直只带一台摄像机,所以很多地方没办法剪辑开,不能剪辑对挑镜头,或者觉得哪里讲得很啰嗦就剪掉,只挑选精彩重要的。后来有一次我想了很久,需不需要带两台摄影机去拍摄。最后,我还是决定就用一台。因为我觉得只要有两台摄影机,有剪开的镜头,某种程度的真实时间就会被打破,现场的气氛也会从一个很平等的关系,多出一个旁观者。

当然这使得后面剪辑成片存在某种不确定性,你不知道每段谈话多长时间,每段谈话搭配起来会是怎么样。所以我是在一种比较不安和冒险的状态下选择这种拍摄方式的,我不想用拍摄技法去打破真实时间里三个人的关系。

婚姻不是被定格的幸福

Q:这种深度交谈对他们的感情有没有促进作用呢?

沈可尚:我觉得有。很多夫妻我都不止去聊过一次。他们常常给我说上个礼拜拍完之后,他们一直在想为什么结婚以来都没聊过这些问题,所以拍完之后他们就开始经常聊天。因为这些都是柴米油盐以外的事情,结婚越久越不会聊。所以有一个机会给他们聊,他们就觉得感情还真的需要多聊一聊。

还有一些夫妻会聊到比较核心的问题。其中有一对夫妻聊到了孩子,你会感觉到这位妻子生孩子不是为了她自己或者小孩,而是出于一种家庭责任,因为她根本就不喜欢小孩。如果不是这次聊天,这些问题可能永远也不会触及到,即使彼此感觉到,也不会说出来。

当这对夫妻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以为这次聊天会让他们的感情走向终点,但后来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实很多事开诚布公地讲出来,都会得到解决方法。很多观众看完这部影片的第一反应是希望另一半也来看,他们觉得婚姻生活像影片中的夫妻一样,聊一聊很有必要。

Q:我看影片中涉及婚纱照的场景不多,片名最后会叫《幸福定格》吗?

沈可尚:关于婚纱照的场景在影片中出现的篇幅确实不多。它像一把钥匙,当婚纱照摆在两人面前的时候,大家会被调回当初充满浪漫情怀的天真的旧时光里,就会立刻与现在的自己形成对比。通过对比你会看出,什么是虚幻的,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轻飘飘的,什么是充满重量的,什么是短暂的,什么是永恒的。对观众来讲,你花好大精力去拍摄的那一大本,与生活中这些私密的对谈相比,就成了一个美好的印记。

影片还是会叫《幸福定格》,因为这个“幸福定格”后面你可以加句号,也可以加问号,外延很广阔。我认为所谓的“幸福定格”,是定格不了幸福的。从婚纱照你根本看不出各自的情感状态。婚纱照上面的两个人,不管是哪个时代的,永远都是甜蜜的,面带笑容的,漂漂亮亮的,但是婚姻生活其实有很多酸甜苦辣,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和体会。婚姻不是表象上的那个被定格的幸福。你结婚一年、两年、五年,你们之间自我定义的幸福会不停地流动与转变,愿意去面对这种流动与转变的两个人就会越来越理解彼此存在的意义。

《幸福定格》剧照,拍婚纱照的新人。

理解比每天说爱你还重要

Q:拍完这部片子,你在爱情或者婚姻方面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沈可尚:我拍摄影片之前对爱情是困惑的,因为我不相信爱情里面一生一世的东西。我觉得这个东西不科学,激情怎么可能维持这么久。拍完影片我发现这是一种选择,可以选择随着兴致一切都很自然地发生,在其中理解婚姻的挑战;也可以选择做决定,去和他一起经历过去所没有经历过的历程。

婚姻需要两个人去经营,去面对婚姻带给人和关系的挑战。有些关系不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些关系适合保持一点点距离。拍摄这部影片对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我开始非常重视如何去相处。我觉得每天和另一半聊天,理解彼此的心思,比每天说爱你还重要。

Q:现在每年有很多爱情电影上映,你觉得这部纪录片优势在哪里?怎么和它们拼?

沈可尚:我觉得电影里面的婚姻和爱情通常是一种假设。这种假设不会深刻地揭示真实,大部分爱情电影反而比较忌讳过多揭露真实生活。大家之所以去电影院看爱情电影,就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都没有那种爱情,希望从中得到某种满足。

所以我觉得跟那些影片相比,我可以告诉那些正在婚姻中的人,你不是孤单的,很多人的感情和你们一样。就像片子中一个女生,结婚以后她一直质疑当初为什么要结婚,可能她和朋友交流以后,会发现有一种叫“老公”的生物全世界都一样。

我的这部影片就是要挑战那些爱情电影中的假设,触发大家坦诚地和另一半聊影片中的话题,不管是谈性,谈平等,谈分工,还是聊生活中的摩擦,聊男女的价值观,聊激情的消失。

Q:你之前拍摄过自闭症人群、棒球少年和流行音乐,选题跨度比较大,你是如何选取自己的拍摄题材的?

沈可尚:我常常觉得好像不是我在选题材,而是题材来找我。这些选择似乎都出现在我特定的人生阶段,当我从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变得开始要为生活负责时,看到那些打棒球的少年,就会有一种想替他们珍惜少年时光的感觉。自闭症群体也一样,我遇到他们的时候,觉得社会对他们有很多误解。我看到他们的感觉和我自己某些部分很接近,固执呀,专注呀,所以就有一种想去和他们相处,了解他们的想法。

基本上都是我生命中走到某个阶段,就会有对自己的质问。那个质问会投射到生命中,我就会遇到相应的事情,然后拿起摄像机去拍摄。

关于沈可尚

重要作品包含纪录片《襟声三角》、《赛鸽风云》、《野球孩子》、《小城》、《遥远星球的孩子》、《筑巢人》、《日日喃喃》;剧情短片《与山》、《两个茱丽叶》、《通电》、《到站停车》、《美好的旅程》、《世纪末的华丽》。其作品曾入围多项国际知名影展竞赛,包含坎城影展、瑞士真实影展、山形影展等;并屡获多项重要奖项肯定,包含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台湾首奖、台北电影奖首奖、亚太影展最佳纪录片、纽约电视金奖、金钟奖、金马奖等。

[ 原创声明:本文为婚嫁风向标转载,来源:爱上纪录片;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婚嫁风向标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微信底图关注微信公众号:婚嫁风向标(hunjia365),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