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产业观察

冲上热搜!专家建议:法定婚龄降到18岁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在社交平台建议法定婚龄降到18岁,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引发社会讨论和争议。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在社交平台建议法定婚龄降到18岁,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引发社会讨论和争议。

他表示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一是年轻人数量下降,二是适婚人口男多女少,三是养育成本高,四是结婚成本高,五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六是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改变。

同时他还提出了建议,建议:增加大城市住宅土地供应,给予有孩子家庭购房补贴;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立男女平等、生育友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放宽收养和送养条件;法定婚龄降到18岁;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

对此,网友直接表示,建议专家不建议。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为764.3万对。这是自2003年以来,结婚人数首次低于800万对大关。这也创下了1986年(民政部网站公布有1986年以来的数据)以来的新低,仅为2013年最高峰的56.6%。

我国结婚率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13年的9.9‰,随后逐年下降,2020年结婚率下降到5.8‰;离婚率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20年的3.1‰。

结婚登记数据包括初婚人数和再婚人数,相比再婚人数,初婚人数与出生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

根据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2021年我国初婚人数为1157.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70.8万人。

这也是多年来初婚人数首次跌破1200万人,为1985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1999年以来的历年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得出)以来的新低。

此外,近年来我国青年初婚年龄大幅推迟。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比2010年的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增加了3.78岁。

初婚平均年龄推迟,并不是中国的独有现象,而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2019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初婚年龄如下表:

从上表可见,2019年日本平均初婚年龄为男性31.2岁,女性29.6岁;韩国为男性33.4岁,女性30.6岁;美国为男性29.8岁,女性28岁;欧盟27国平均初婚年龄为男性33.3岁,女性30.7岁。

平均初婚年龄为何推迟?

从历史趋势来看,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平均初婚年龄呈现下降趋势,1980年为23.59岁,1986年降低到22.83岁,此后开始上涨,到1992年又涨到23岁以上,1996年突破24岁,2011年突破25岁,2014年突破26岁,2017年达到27岁,2020年超过28岁。

这一代人为什么会晚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分析认为初婚年龄推迟有4个重要原因:

一是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二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三是结婚成本上升,房价上涨,彩礼提高;四是婚姻观念的改变,现在的年轻人自我意识增强,越来越重视婚姻的自主选择和质量。

对于近些年降低法定婚龄的建议,冯文猛表示,现在初婚年龄已经远远高于法定婚龄,如果导致初婚年龄提升的主要因素消除不了,降低法定婚龄预计也没有太大作用。

而且考虑到婚姻的稳定性,在不够成熟的年纪下过早结婚也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离婚、单亲家庭,这对个体家庭和孩子都是不利的。因此,降低法定婚龄的实际意义不大。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整理;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相关文章
  •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