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产业观察

站在特色小镇建设的风口,各资本为何争相布局

如今,特色小镇正在成为竞相追逐的新风口,这场发轫于浙江继而走向全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燎原之势。

按照国家层面的计划,未来3年内,全国要培育1 000个特色小镇。

放在更高维度来看,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践的主战场之一,特色小镇承担着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重任,被寄予厚望。

从商业潜力的层面而言,作为一个长期建设方向,特色小镇所释放出红利,将有效拉动投资、产业、消费等方面的持续增长。对企业和社会资本来说,充满着巨大的机遇。

谁都不想错过这一场时代盛宴,但身处浪潮之中,比热情更重要的是路径与方法。

本文将从要素激活、产业重塑、特色IP孵化、文化赋能等多个维度去观察和呈现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样本。

从要素重组到产业大裂变

改变潮水的方向

今年7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共有276个小镇入选,加上2016年10月首批入选的127个小镇,目前共有403个由官方认定的国家级特色小镇。这一场集聚了政府、企业、资本等多方力量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风口的源头来自国家政策层面的推动。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加快培育特色小城镇,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镇。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相关通知,要求在2020年前培育1 000个特色小镇。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特色小镇?

中国迅猛的城镇化发展速度为带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上一轮城镇化建设由于缺乏明晰的战略引领和产业规划,导致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明显。在这种背景下,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而聚焦特色产业,兼具公共和商业属性的特色小镇将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路径和突破口。

不得不说,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培育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时期,特色小镇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潮正在形成。1 000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开发,可以带动数千个省、市、县级特色小镇的开发,并逐渐形成30万亿元规模以上城乡一体化建设,拉动开发投资、实体产业、消费经济三大方面的增长。

国家层面的推动和政策红利,加上巨大的市场规模所释放的消费空间,吸引了大量企业、资本争相布局。据不完全统计,A股中的特色小镇概念板块有二十多家上市公司,另外有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参与特色小镇的计划,涉及房地产、建材、文化、旅游、体育等多个行业。

房地产企业来势尤为迅猛,纷纷布局特色小镇,加码开发投资力度。究其原因,一方面,房地产企业在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开发资源、运营能力方面更有优势;另一方面,大城市土地供给量紧缺,已不能满足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发展,而特色小镇恰恰可以成为其谋求转型升级,实现新增长的一条捷径。

政策引路,资本跃跃欲试,企业蜂拥入局,新一波经济增长引擎似乎已然发动。但浪潮背后,如何合理开发、建设特色小镇,仍然是一个需要理性探索的战略性课题。

产业决定想象力

如何定义特色小镇?

具体而言,特色小镇并不等同于行政意义的建制镇,而是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在3平方千米的规划范围内将产、城、人、文的理念与功能进行整合,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从长远来看,特色小镇是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这当中,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核心,也是其经济发展、空间规划优化、人口合理聚集、环境和谐宜居的重要支撑。

站在潮头的是浙江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先发地区,浙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状况:一个区域内专业化强,产业高度集中。因此,在特色小镇开发建设过程中,浙江利用这些区域特色产业基础,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叠加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等要素,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了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比如,余杭梦栖小镇,定位于“设计+”,以工业设计为主导,兼顾智能、商业设计等各类设计产业,逐渐形成特殊聚集中心;袜艺小镇依托诸暨大唐镇“全球最大袜子生产基地”,将袜子制造与文化、艺术、设计相结合,打造成全球唯一以“袜艺”为主题的特色小镇;湖州美妆小镇立足吴兴区埭溪镇的化妆品生产基地,形成一个围绕化妆品全产业链,包含设计、研发、生产、包装等环节的核心聚集区;

以产业链思维培育特色小镇,“浙江模式”成为了全国各地借鉴的样本和经验。目前各地特色小镇的产业规划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以制造、文旅、教育、服务咨询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二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等高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特色小镇应该从自然资源、人口结构、产业基础等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实现特色产业的选择、导入、培育及运营。只有通过产业发展形成的特色,才具有可持续性,才能防止“千镇一面”,才能防止沦为单纯的房地产项目和旅游项目。

不只是一场情怀运动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特色小镇建设大致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政府建设、市场招商”,以政府为主,由政府成立国资公司,全面负责小镇的建设,进行市场招商。比如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由杭州市上城区政府主导建设,并成立基金小镇管理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和招商,让企业参与小镇建设。

第二种是“政府引导、企业建设”,政府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或特许经营权等形式将小镇的建设全面委托民营企业。比如南京溧水空港会展小镇,定位于苏浙地区的会展聚集地,当地政府与华夏幸福签订PPP开发协议,由后者进行全持有运营和项目开发建设资金投入。

第三种是“政企合作,联合建设”,由政府负责小镇的整体规划设计定位,企业在政府主导下开展小镇的建设招商运营。比如杭州云栖小镇,就是由杭州市西湖区政府与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两大平台共同打造的一个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

以上三种模式各有特点,关键在于如何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从而优化资源配置,重组生产、生活要素。事实上,一个成熟的特色小镇,不仅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和空间特征息息相关,同时还与政策供给、文化特质、自然资源、资金支持、人才、创新环境等要素有关。

如何激活这些要素?

第一,服务。在特色小镇的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本地的生产、生活需要,为投资、创业、就业人群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创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第二,创意。特色小镇的创意营造不仅要将创意作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还要将创意作为创造性表达的手段,转化为可以带动本地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发展动能。

第三,文化。特色小镇走的是就地城镇化道路,需要历史资源、非遗产业、文化服务来实现文化认同和文化价值。

第四,创新。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在制度和机制上不断创新,持续探索利益主体多元、公众参与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第五,IP。特色小镇未来竞争力在于IP,应充分整合文化、产业资源,挖掘品牌核心要素,打造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的专属IP。

如何制造古镇爆款

文旅类特色小镇的发展核心在于激活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人文资源,形成对商家和消费者的核心吸引力。

中国有大量具有历史人文底蕴和非遗资源的古镇、古村落,只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保护、开发,就可以尝试发展以旅游、文创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对于它们来说,这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模式。

古北水镇是近年来古镇旅游的一个典型样本。从2014年开业至今,古水北镇的经营业绩一路飙升,2016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5亿元。

古北水镇位于北京密云县,背靠司马台长城,坐拥鸳鸯湖水库,是京郊罕见的山水城结合的自然古村落,距离北京市区车程仅有1.5小时左右。短短三年时间,古北水镇从一个无名小镇成为古镇度假游的爆款产品,背后的路径值得借鉴。

首先,社会资本参与,对小镇进行统一开发和设计规划。2010年,由IDG战略资本、中青旅控股、乌镇旅游公司、北京能源投资集团等共同成立北京古北水镇旅游有限公司,承担古北水镇的开发、建设。通过统一运营管理,实现了古水北镇全域范围内的资源统一调度、区域综合管控、产品统筹营销、服务全面提升。

其次,准确定位,打造特色IP。古北水镇在原有的五个自然村落基础上整治改建,把“长城观光、北方水乡”打造成独有的核心卖点。比如,古北水镇原本只有一条流经区域很少的小溪,建设方巧妙利用堤坝等设施,打造出了一个个首尾相连的水面,贯穿整个小镇。又比如,古北水镇通过对英华书院、震远镖局、八旗会馆等为代表的建筑群进行重建,以及再现造酒、染布、戏楼等情景,最大程度实现北方小镇的场景化营造。

再次,摆脱门票经济。消费古水北镇在规划时,对业态进行了“三三制”划分,三分之一的门票收入,三分之一的酒店收入,三分之一的景区综合收入。古北水镇通过索道、温泉、餐饮、民俗体验、演艺等项目,在充分满足游客多样消费需求的同时,降低了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性,提升了整体收入规模。

最后,丰富旅游产品,破解淡旺季差。古北水镇针基于对古镇旅游普遍存在的淡旺季问题,推出夜游长城索道、夜游船、灯光水舞秀等项目;以“圣诞小镇”“古北年夜饭”“长城庙会”为冬季主题品牌活动,开发出雪地长城观赏、庙会、冰雕节、温泉等一系列冬季旅游产品,提升景区人气。这样一来,就有效了调节北方景区存在较为普遍的淡、旺季客流不均衡现象。

另外,古北水镇还借鉴乌镇运作模式,将景区居民全部迁出,以社区重构的方式来实现拥有景区全部商铺和住宅的产权。把居民变成景区员工,在统一的规范要求下开展经营,为游客提供服务。

古北水镇依托观光价值颇高的司马台长城,有效实现了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多重盈利模式,其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都走在了“历史人文+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前列。

不只是古北水镇,很多地方都通过挖掘、激活本地历史文化资源,走上了文旅特色小镇的发展之路。

比如,浙江嵊州依托女子越剧诞生地甘霖镇打造“越剧小镇”,通过越剧生态村、越剧博物馆、越剧研习中心、越剧文创产业园等项目,形成了良好的传统戏曲体验生态;浙江龙泉借凭借青瓷文化历史打造“青瓷小镇”,目前已吸引了近百家青瓷企业、青瓷传统手工技艺作坊入驻,带动了当地4000多名农民就业创业。

一双袜子的奋斗史

将传统制造业嵌入文化、艺术、时尚元素,并叠加一定的旅游功能,大唐袜艺小镇蹚出了一条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道路。

浙江诸暨大唐镇,年产袜子250亿双,占全国袜子生产总量的70%,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有“世界袜都”之称。在一张流传网络的图片中,美国总统特朗普把脱了鞋的双脚翘在桌子上,所穿袜子脚趾部分用金线织成。据说,特朗普这双颇为张扬的袜子,正是大唐镇生产的。

事实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大唐镇的袜业制造都以家庭手工作坊和集市零散贸易为主,“低小散”的产业格局都使得传统产业难以壮大,呈现出产能过剩、无序竞争、效益下滑的问题。

2015年,在创建浙江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过程中,大唐镇提出力争成为全球最先进的袜业制造中心、最顶尖的袜业文化中心和全球唯一的袜业旅游目的地。袜艺小镇是大唐的“镇中镇”,规划面积2.96平方千米,3年内投资55亿元,通过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设计能力,重点建设“智造硅谷”“时尚市集”“众创空间”三大区域。

具体而言,“智造硅谷”是小镇的智能制造集聚区,将打造全球最先进的袜业材料研发制造基地;“时尚市集”是小镇的智慧中枢和文化艺术旅游区,位居其中的袜业智库,拥有WA空间艺术中心、智能站、博物馆等机构;“众创空间”是小镇的电商群落态区,主要有大学生创业园、中国针织原料市场、物流园区等项目。另外,袜艺小镇还建立了袜艺大数据中心和世界袜业设计中心,联合20多所纺织高校院所,集聚全球各地的优秀设计人才,为袜企服务。

不难看出,袜艺小镇正试图通过产业聚集和产业创新,打破传统生产模式,从原有的贴牌代工、追求数量,变成注重品牌、设计及技术含量。

袜业智库是袜艺小镇的智慧中枢,汇集了最多的创意团队、设计团队,他们通过大量创新和研发,不仅满足了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还较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和茂盛袜业公司成功研发出时尚运动型功能袜,申请了多项专利,产品附加值比传统贴牌至少增加了10倍;原本做外贸加工的卡拉美拉袜业公司,在袜业转型升级中创办“童袜王国”品牌。该公司设计生产的“送给孩子的第一双袜子”产品中,除了一套12双装的袜子,还装有父母写给孩子的第一封信,凭借这种“有故事的袜子”,实现年营收8 000万元。

“加工制造+时尚设计+旅游”是袜艺小镇的另一项有益尝试。比如,在大唐袜艺文化体验馆,既有历朝历代的袜子实物展示,也有各种袜子创意产品,通过充分挖掘袜子的文化、艺术元素,提升袜艺小镇在产业文化旅游方面的竞争力。目前,袜艺小镇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

与大唐袜艺小镇相似,杭州余杭“艺尚小镇”为破解当地面临的传统服装制造业转型难题,把“时尚”作为产业目标和方向。

一方面,艺尚小镇引进了美空网、多啦衣梦、云衣间等一大批具备时尚和创新基因的服装、文化类企业,并汇集大量原创时尚设计师,形成产业聚集。

另一方面,艺尚小镇通过建设时尚文化街区、时尚历史街区、时尚艺术街区,开发时尚主题旅游。

赋能特色产业并与主题旅游结合,既能够对市场形成激活效用,提升产业引入能力,也有利于塑造特色小镇品牌知名度,形成价值入口。

将小镇IP进行到底

特色小镇的IP代表着个性和稀缺性,是特色小镇独特属性的标签和符号。一个故事、一个商业入口、一个标志性产业、一种特色的文化形态都可以演变成独有的IP。

温州平阳宠物小镇是依靠产业基础打造IP的典型。平阳的宠物产业已发展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宠物用品出口基地”。依托宠物产业集群的优势,平阳将宠物IP与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建设了全国唯一以宠物为主题的特色小镇,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在具体操作中,小镇一方面打造了结合宠物文化博物馆、产业研发与宠物产业总部经济园的核心区。核心区负责文化、IP的输送,通过策划创意广告以及宠物选美、相亲等活动来传递小镇的IP内涵,吸引游客。

另一方面,小镇在后端打造宠物用品产业核心制造基地,为小镇提供产业支持;在前端打造以旅游和居住为主的综合服务性功能区块,通过宠物时尚主题乐园、特色旅游村、宠物用品商业街让小镇的差异化价值落地,使游客切实地体验到宠物IP与旅游产业结合的消费体验。

过去游客带宠物出游时,宠物并不能获得很好的照料。而在宠物小镇,宠物成了旅游的主角。小镇的宠物客栈设置了丰富的宠物配套设施,包括饮食、洗浴、娱乐、医疗、训导等,并能帮宠物主人提供照料、喂食等服务。

小镇从宠物的“衣食住行”到拍电影、选美、竞技、相亲等,囊括了整个宠物产业链。其打造IP的逻辑是,通过产业基础打造宠物IP发展旅游业,再通过旅游业反哺宠物产业,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然而,对于本身缺乏产业基础的小镇来说,这条路径似乎行不通。因此,浙江嘉善县在打造大云甜蜜小镇过程中,结合特色旅游资源创造新IP。

大云镇是中国鲜切花之乡,独具江南水乡的文化内涵和浪漫气质,为其打造“甜蜜”IP,创造了良好的生态资源条件。具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大云镇依托花卉和温泉资源,打造了“碧云花海”和“云澜湾温泉”景区,将巧克力工厂打造为集文化游乐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歌斐颂巧克力小镇”,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甜蜜”元素的旅游项目。

第二步,形成主题,创造IP。消费升级下,旅游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吃住游玩,游客更需要精神上的满足。大云镇的景点具有浪漫属性,于是围绕“甜蜜”这一天然的特色基因,重新定义出“甜蜜”这一专属特色IP。

IP的落地需要把IP产业化,从概念到产品到卖点再到盈利模式,要有完整的体系。大云镇将甜蜜IP通过文创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发展亲子游、婚庆等业态,让甜蜜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第三步,是将IP人格化。对于特色小镇来说,IP是形象认知的产品,是简单鲜明有特色的元素和符号,应该具有扩展性。

2017年6月,大云镇举办了一场“宠上云端”发布会,推出“云宝”这一卡通形象。与日本熊本县打造“熊本熊”卡通形象的逻辑相似,云宝不仅容易传播,还能通过制作短视频、表情包等方式不断丰富其形象。下半年,大云镇还将打造《follow蜜》大型真人秀网综节目,利用综艺IP吸引消费者。

2016年,大云镇接待游客175万人次,同比增长45%。将特色旅游资源主题化,创造特色IP,并拓展内涵和外延,大云甜蜜小镇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思路。

破冰者与新大陆

在一切特色小镇都产业化的趋势下,行业龙头企业牵头主导特色小镇建设,有助于打开传统产业的边界和想象力,形成新的价值入口。

2016年3月,浙江湖州吴兴区启动美妆小镇建设,以打造世界级中国化妆品产业集聚地为目标。在这种单一产业的集聚和升级过程中,龙头企业发挥了关键作用。

作为美妆小镇主要牵头方之一,知名化妆品企业珀莱雅利用行业影响力,积极协助政府引进高端化妆品产业及配套项目。截至今年7月,已有40余家国内外化妆品企业入驻美妆小镇,包括韩佛、蔻丝恩、衍宇、VIRIDIS等韩国和意大利企业。

中国美妆小镇最初的建设灵感,来源于法国化妆品谷。位于小城沙特尔的化妆品谷,聚集了包括迪奥、娇兰、香奈儿等国际顶尖品牌在内的800多家企业,年产值180亿欧元,几乎是目前中国化妆品市场的消费总额。

与沙特尔相似,在湖州吴兴,珀莱雅、欧诗漫、上海上美等国产知名化妆品企业聚集于此,形成了化妆品终端制造、精细化工原料、电子商务等配套产业齐备的全产业链,相关产业年产值达到十多亿元。这为吴兴打造美妆小镇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事实上,打造特色小镇,产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属地政府应尊重本地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确定特色小镇发展的主导产业,做好产业规划。

传统的化妆品行业与高污染分不开,以化妆品为主导产业的美妆小镇,如何走出一条低碳绿色之路?

这既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也是化妆品龙头企业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方面,美妆小镇在项目招引上,把能耗、污染排放、技术含量作为一条准入门槛,凡是污染严重的企业不准进入小镇。另一方面,招引项目注重从单一的制造生产领域逐步向研发设计、电商等生产性服务领域转变。

可以看出,以珀莱雅等化妆品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美妆小镇,树立的是一种“全产业链”理念。这里不仅是化妆品生产的“世界工厂”,更有与化妆品相关的配套产业,二三产联动成为小镇的核心动力。

河北省馆陶县寿东村以“粮画”而闻名,家家户户的墙壁上张贴着用五谷杂粮制作而成的农家画。当地政府在打造“粮画小镇”过程中,选择龙头企业海增粮艺公司主导小镇建设。粮画小镇通过粮画展厅、加工车间、粮画体验厅、五谷餐厅等生产、体验项目,带动周边村庄300多户村民从事粮画制作和销售,产品远销海内外。以粮作画,改五谷杂粮为艺术品,粮画小镇就此实现了产业和文化的深度融合。

事实上,对于以传统制造业和特色农业为产业主导的特色小镇来说,龙头企业具有市场力量强大的优势,既有能力建设大项目,又有能力布局产业链。例如,吉利主导了台州沃尔沃小镇,海康威视主导了桐庐安防小镇,隆力奇主导了常熟隆力奇养生风情小镇,九色玫瑰集团主导了丽江玫瑰小镇等。

由此不难发现,在特色小镇的“加持”之下,找到可以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冲锋兵”,才是区域经济突围的正确方式之一。

门票通向未来

相比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小镇,与战略新兴产业相结合的特色小镇模式,更具有发展前景和未来竞争力。

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从规划建设之初,就明确不是简单的搞建设、搞工程,而是对标美国格林威治小镇为新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圈。

格林威治是全球著名的基金小镇,凭借着紧邻纽约的区位优势、完备的基础设施、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了大量华尔街金融机构来此落户。目前该小镇已集中了500多家对冲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3 000亿美元。

玉皇山南是否具备同样的条件?为此,杭州市上城区政府会同相关专家、智库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研论证。

各方一致认为,玉皇山南与上海的金融区位关系,类似格林威治与纽约,加上本身具备的文化创意产业和自然人文优势,可以发展私募金融产业。基于此,政府有意识地引进一批投资基金公司,为当地文化创意公司解决资金问题。随后,一些私募机构、商业银行及券商陆续跟进,产业聚集效应开始凸显。

为了形成更大的产业势能,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从税收奖励、人才购房补贴、办公用房补助、高级人才落户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特别是在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小镇后,依托各自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小镇迅速集聚了大量顶尖金融人才。

拥有金融机构、金融人才和政策机制,万事俱备,剩下的就是建立国际影响力。为此,基金小镇通过组织亚太私募基金峰会,承办全球对冲基金西湖峰会等顶级活动,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目前,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 500多家,资产管理规模突破8 300亿元。

在很多地方,战略新兴产业都成为特色小镇产业的优先选项,纷纷布局科技、金融、新能源、人工智能、现代信息、生物医药、智慧物流等领域,试图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

河北香河县运河大道上,一个高高矗立的汽车人“大黄蜂”模型伸开臂膀,欢迎着各路来客。

2014年7月,香河县政府采用PPP模式与华夏幸福合作建设香河机器人小镇,打造以机器人产业为主导,集智能制造、孵化加速、创意展示、工业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型特色小镇。在此之前,香河县的机器人产业基础几乎为零,但通过打造机器人小镇,引进龙头企业,并在人才、资金、市场、专业服务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很快就形成了机器人产业集群。

截至今年8月,香河机器人小镇已吸引了包括德国尼玛克、美国ATI在内的60多家机器人技术企业落户,涉及机器人产业链中的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减速器、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等多个领域。事实上,机器人制造这个细分产业的“圈子”并不大,一旦有几家龙头企业入驻,上下游的相关企业也会跟进,业务上的产业链关系决定了他们的走向。

目前,香河机器人小镇正试图通过先期切入零部件和产品整装,后期发展技术研发及后端服务产业,并建设孵化加速、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基础服务、展示交易等五大产业促进平台,构建出一个相融互进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圈。同时,机器人小镇还将建立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配套体系,实现生产、研发、服务、文化旅游、生活等多种功能综合发展的特色小镇模式。

打造以新兴产业为导向的特色小镇,获取通向未来世界的门票,这对于本身缺乏传统支柱产业的地区而言,也许将是一场产城融合甚至重生的嬗变。

为你想要的世界点赞

特色小镇的提出源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它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经济、人口和产业的主要发展载体。对标中国当前的特色小镇建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多欧美发达国家在经过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后,由于城市、产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需求,逐渐形成了各类主题鲜明的小城镇。它们一般是通过龙头企业或培育基础产业慢慢向某一个空间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再加上区域本身的优质生态人文资源,造就了拥有强大竞争力的特色小镇。

中国指数研究院对国外特色小镇案例进行充分研究后认为:

首先,这些特色小镇是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聚集地。

比如,作为全球纺织品企业总部的瑞士朗根塔尔小镇,历史上是重要集镇和亚麻生产中心,拥有专业技术熟练的劳动力和生产经营能力。在政府规划和资金支持下,朗根塔尔不断延伸产业链,成为高度专业化、集群化的纺织产业小镇;德国赫尔佐根赫若拉赫小镇也凭借中心历史城区、手工业发展传统以及良好的就业市场等因素,成为全球体育用品产业小镇,阿迪达斯、彪马、舍弗勒等企业总部均落户于此。

其次,相当数量的特色小镇是依托某家全球性企业及其完整产业链,发展起来的“产业+文旅”特色小镇,又被称为“公司镇”。

比如美国好时公司选择哈里斯堡市郊的好时镇建造巧克力制造工厂,逐步发展成北美地区最大巧克力及巧克力糖果制造商。同时,好时公司持续建造商业和服务机构、学校和医院等基础设施,并通过打造巧克力主题乐园发展旅游业,每年可以吸引数十万游客;丹麦比隆镇是玩具巨头乐高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它的主导产业本来是玩具设计和制造。但后来政府和乐高公司联合开发了乐高乐园项目,建设了乐高微缩景观园和游乐园,很受游客欢迎,现在已经成为欧洲著名的游乐目的地。

总结国外特色小镇的开发、运营经验,有三大方面的特点:

第一,拥有强大的地方自治权和独立的财政权利,重视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

瑞士中小城镇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居民和企业的税收,每个城镇可以设定各自的税率,因此吸引了更多的居民和企业进驻;德国所有中小城镇的地方政府管理机构都雇有专业城市设计师,负责指导当地的土地发展,参与区域规划战略。此外,德国还设立公共设施的等级配给制度,保证地方政府在发展和运营公共服务中能够得到相应的支持。

第二,营造专业化的产业集聚氛围。

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非常重视和支持那些身居中小城镇的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地方政府通过为企业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在小城镇形成互补、灵活、创新能力强的经营环境,使企业凭借城市网络的聚集效应增强自身竞争力。

第三,重视与大城市的合作,承接产业外溢。

发达国家规划的小城镇通常处于大都市区域和地方空间的交界点,区位大多位于大城市1-2小时交通圈内,起到了“衔接功能”。这样一来,小城镇可以承接大城市的人口、产业外溢,同时也具备良好的产业培育、人才发展条件。

综上,从国际经验来看,特色小镇的成功是区位、政策、产业、生态等因素的全面综合,任何试图依靠单一力量生造特色小镇项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

特色小镇不等同于房地产开发

内容来源:肖金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筛选培育示范小镇,要标准先行,而不能以政策红利为先导,给钱给政策。这实际上不仅违背了国家发展特色小镇的初衷,也很难达到期望目标。

“搭车”心理引发一哄而上

当前,引发特色小镇建设热潮的原因,各地情况不一。但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国家已经明确发布对发展培育特色小镇的扶持政策,各地包括各级政府都希望能得到国家的支持,得到优惠政策。这是相对普遍的想法。县级政府要申请、市级政府要申请,省区则是越多越好,只要能搭上这班车就好。大家都抱有“搭车”的概念。

其次,地产商有雄厚资本,但面临着一线城市地价高、土地难拿、拆迁难等的现状,而且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投资供大于求,房价难降,泡沫明显。

对于地产商而言,国家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是个机会,进军特色小镇,政府配合,容易得到土地,价格也低。于是找块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的地方,就可以规划特色小镇。另外,很多人退休后想在离城市不太远的地方,买个价格不太高的房子养老、休闲、度假。因此,在开发商的规划下,很多以养老、休闲、养生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应运而生,数量很多。

第三,原来有旅游资源,有古老的建筑,古村古镇,有一部分保留下来,或者已经没剩什么,借助国家发展特色小镇的政策,或修修补补,或重新建设,发展旅游。

各界积极性很高,各有各的诉求,都不想错过机会。因此,造成特色小镇数量激增,花样繁多。

要依靠特色产业,而不是盖楼卖房

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特色小镇的打造,可以更好地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周边农民到城镇就业,有利于城镇发展和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也就是说,特色小镇要靠特色产业。从资源角度来说,所谓“特色”,可以有文化传统、交通条件、自然资源、产业集聚等几大类别,这些都可以成为特色产业。要有产业吸引劳动者,劳动者需要住房,需要服务,这样才能形成以产业为依托的特色小镇。

需要强调的是,特色小镇并不是指要建设特色住宅区。因此,在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一是重视小城镇发展,重视基础设施的完善,打造有吸引力、有特色、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依托原有基础,不断提升品位,造就特色小镇独特的吸引力。

二是防止将特色小镇房地产化、泛地产化。如果只是片面地新建商业住宅,仅仅能够维系和房地产相关的租赁、物业行业,服务对象仅仅局限于本地常住居民,而更多的外地购房者又不在本地长期居住,这将导致住宅周边的超市、餐饮等服务行业难以稳定经营。既浪费土地,又浪费公共资源。

标准先行

目前,在对待特色小镇的问题上,要理性、规范、引导,既不能刹车也不能过多加油。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放任,不能把好东西搞成坏东西。

全国计划搞1 000个特色小镇,搞得比较好的,可以拿出来做示范镇,作为榜样大家来学习。政府要为这1 000个特色小镇制定标准,按照特色产业,建筑、民风、管理、周边影响力等指标制定标准。政府出标准,最好由一个协会筛选、评选,按照条件严格审查。符合标准才能挂牌,不能蜂拥而上抢牌子。

因此,筛选培育示范小镇,要标准先行,而不能以政策红利为先导,给钱给政策。这实际上不仅违背了国家发展特色小镇的初衷,也很难达到期望目标。

总之,特色小镇发展量力而行,需要理性;按照标准发展,更需要理性。

特色小镇重塑乡村价值

内容来源:许伟明,方塘智库联合创始人

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特色小镇对新时期乡村问题的解决价值何在?对乡村而言,特色小镇在产业重构、空间梳理、文化保护、治理机制等层面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是中国特色小镇探索和发展的重要形态,也是中国乡村在生态、文化、产业、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重塑的重要机遇。当特色小镇遇到美丽乡村,两者都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方塘智库认为,特色小镇势必是整合乡村内外资源的重要平台。一方面,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必然要立足于乡村地区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充分挖掘利用乡村原有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人才基础。另一方面,特色小镇将通过集聚资本、人才、创新创业要素等,成为乡村地区对接外部资源的重要平台。

特色小镇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价值主要包括五个层面:1.就地城镇化的重要平台;2.乡村文化符号进行表达的重要支撑;3.乡村地区产业重塑的关键平台;4.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和游客集散的依托;5.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然而,乡村地区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同于工业园区的建设,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社区营造,既不是建制乡镇的建设,也有别于嵌入都市型的特色小镇。因此,方塘智库认为,特色小镇建设应该坚持以下创新逻辑:

第一,产城人融合发展逻辑。

人是特色小镇的居民,更是城镇建设的客户。特色小镇是产、城、人集聚融合的空间,以较好的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为居民提供生态优美、生活便利的居住空间。当前,乡村地区的休闲农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特色民宿、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特色小镇能否构建一个具有活力的产业生态,考验着其是能否构建起自己的价值闭环。

第二,超越土地和地产的逻辑。

过去20多年里面,中国很多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变成了地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等概念很多时候在落地之后,相应的产业并没有发展起来。到今天,地产已经进入了过剩阶段,土地财政也已难驱动城市新区的发展,更何况是在乡村地区。因而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必须超越地产逻辑,否则会导致地产和其他目标产业的双输。

第三,坚持市场化的逻辑。

特色小镇的建设,动辄要投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规模的项目,产业的打造也需要大量企业家参与,而大量人口的到来入住,更是无数个体自由选择的结果。特色小镇的建设和运营,不是行政权力单方的“任性”就能够实现的,因此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市场化之路,此外别无他途。

第四,在地文化的挖掘。

在地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地文化的全球化表达是特色小镇的机遇。特色小镇的“特色”来源,将有很大部分来自乡村沉淀的文化资源。而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将是一个特色小镇区别于其他地区、构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第五,互联网的逻辑。

借助互联网连接一切的价值,大量的冗余产权将被释放出来,并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市场供需的匹配交易。互联网对于包括旅游产业在内很多产业的介入也是如此,传统意义上的非旅游资源因此被激活。比如,以前农家房屋并非旅游资源,但借助Airbnb这样的平台,主人空出来的房间和时间拿出来与游客分享,成就了民宿的兴起。另外,互联网在营销层面对特色小镇的驱动价值也很大。

第六,社会建设的逻辑。

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很多乡村原有的治理机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瓦解,其秩序伦理和治理机制亟待重建。因此,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进程中,社会建设逻辑也应该贯穿始终。

[ 原创声明:本文为婚嫁风向标转载,来源:商界杂志,糜丰、王剑冰;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婚嫁风向标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微信底图关注微信公众号:婚嫁风向标(hunjia365),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