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产业观察

邵晨东:坚定立场,让婚礼有更值得被铭记的温暖!

一个没有观点的婚礼主持,只是一个会朗诵的报幕员。只有与新人契合的三观和立场,才能想他所想,说他想说。

他是上海著名婚礼主持人、高级婚礼策划师、上海戏剧学院婚礼主持人高级讲师 、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导师,在拥有的许多身份中,他毫不犹豫地自我介绍道,“我是一名从业将近20年的婚礼主持人。”

他是邵晨东。

初见邵晨东,第一感觉就是特别的自然和亲切,脸上带着些许俏皮的笑容,博学多识且乐于分享,很难想象这样的面孔下,是已经执麦二十多年的婚礼界导师级大咖。

正如他曾经说过的那样:这个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恰恰就是在外表上表现出浓厚的“职业感”。

坐在对面的邵老师,全神贯注的倾听着问题,有时还会微微地倾斜着头,认真地感受着,聊到兴起时,不经意出现各种手部动作表述着他此刻最真实的想法,在温暖、沉稳、生动的脸部表情之下,又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格调。

与他的交流之中,一点点还原了他与每位新人相知相处中的美好画面,更是打开了未经留意,却一直在那里的唯一故事。

虽然承载着这么多种的身份光环,他却说:“……的确主持过很多百万婚礼,服务过很多地位显赫的客人,但这不是『标签』更不是资历的象征。那些把平凡人的婚礼做好,方是这个职业需要追求的本事和正道”。

聊起入行,邵晨东没有长篇大论是如何的热爱与坚持,他甚至于认为人们往往夸大、甚至误解了所谓『热爱与坚持』在一个人事业的成长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他说:“那就要看我们如何来定义了,我们通常在生活中理解的『热爱』,往往更接近于『狂热』的含义。在我们刚刚入门的时候,可能对我们产生的积极影响,但是如果在一个事业中要持续地走向专业的终极,支撑我们前行的恰恰是一种接近于『冷静』与『权衡』的东西”。

于此相比,会觉得我们有时候言必称是的所谓『热爱』,很接近于在“兴趣小组”里产生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是脆弱的,它无法在我们遭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或平静中,长久地保持并延续。

婚礼主持人作为一种职业,每个从业者都无法避免在这个领域中遭遇到困难,但邵晨东更愿意把自身的动力,归结为克服了困难之后所产生的成就感的愉悦,以及长期的职业经验积累、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而后把这些转化为对自身人生意义的哲理性思考。

也因此,邵晨东并不需要在职业生涯中,过度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即便需要坚持,都是战术性的,在整个人生的大战略中,应该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被『成就感』『自我愉悦』的过程。否则工作就便成了无法忍受酷刑,职场就成了煎熬的炼狱。

谈及自己是如何入行的,邵晨东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表示自己出现在行业之中的偶然性,但正因这一次的偶然,命运的轮盘开始转动,也正是婚礼主持人邵晨东走向大众的转折点。

当初只是在广告公司的商务活动中,被临时去“抓壮丁”顶缺了主持人,并认识了与搭档的女主持。

之后,又被女搭档邀请主持她的婚礼,正是在这场婚礼上,邵晨东独树一帜的主持风格,深深吸引了在场的一家婚庆公司。

由此,邵晨东开始了自己的主持生涯。

看似偶然中,却暗埋着一条“必然”的线索,邵晨东对于事情的『用心和认真』,无论是去顶缺还是去客串,都全力表现出了自己风采,成功地得到了他人的欣赏。

那个时候,初入行业的邵晨东可能并不清楚,婚礼主持的身份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

是一个在台上说着“漂亮拜年话”或“煽情话语”的人?是一个在台上为了cue流程疯狂串词的人?还是只是一个会诗歌朗诵的“报幕员”?

当时他仅凭着自身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大学时代艺术系的教授们在课堂上传授的审美基础理论走进了这个行业,成为了一位『业余』且独特的一位婚礼主持人。

经过二十多年从业的洗礼,邵晨东深深明白了婚礼主持这一事业的定位和意义。不同于初入行业的稚嫩,如今的他对于事业的理解更为深刻,也更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

对于现在行业的发展,婚礼主持人已经不单单只要求是在会在台上说一些“漂亮话”,用着模板话的台词,永远是“美丽大方的新娘”和“英俊潇洒的新郎”。

“那要是新娘并不美丽,新郎也并不帅气,那怎么办呢?睁眼说瞎话吗?”邵晨东边说着便哈哈大笑起来。

但说笑归说笑,就像一个长跑冠军不应该去嘲笑一个婴儿步履的笨拙一样,对于那个“模板时代”也要心生敬意。

不能否认,模式化的台词曾经孕育过这个职业,它让这个行业摆脱了漫无目的地『爬行』,开始了跌跌撞撞『直立行走』。

尽管看上去在观念上很原始,在技巧上比较笨拙和生硬,但依然要感谢这个“套词”的时代,至少让婚礼主持人们模模糊糊地知道了美的方向,让行业有了一个至少可以远离庸俗恶搞的心态和胡说八道的随意。

直到现在,邵晨东依然还是建议刚刚进入主持行业的初涉者,至少要能完整地准确地能用一套“模板化”的台词和流程开始工作。

然后再回到行业的前端,那么谁在引导婚礼主持人呢?是市场。谁在引导市场?是新人—那些适婚的青年爱侣们。

“有趣的是,这个行业竟然是不允许号称『老资格』、『老法师』居高临下地存在的,哈哈哈!”邵晨东幽默地低声说道,“几乎没有人愿意找一个爹妈思想和气质的人来主持自己婚礼的……哈哈哈!”

“如果一定要有『老资格』、『老法师』的存在,那也就是能够经得起现代年轻人审美的审视,懂得现代年轻人价值取向的人。“

从业二十多年,从某种程度上讲,邵晨东认为自己一直是在被市场引导、被年轻人教育、不再顺应时代,更是无法满足现在的新人对婚礼主持的审美需求。

但他及时地发现了这一趋势,并表示入行以来婚礼行业在发生着变化,婚礼主持也是一样。

从一开始单纯的台上讲话者,到现在成为婚礼流程的策划者,婚礼主持人的工作范围,已经是不仅仅只考虑语言了,而是要对整个婚礼的布局、格调、技术等等进行考虑。

行业里也有很多同行,研究学习这种全方位的主持风格,甚至于有人曾经用『导演』这个的身份来定义邵氏的婚礼主持风格,“有一种很像导演的感觉”。

而邵晨东根本不接受这样的定义。

“我不是因为谦虚而不接受。是因为这个定义是错误。”邵晨东说这个话的时候很严肃,“如果婚礼行业中可以允许出现导演这个角色,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以此类推,婚礼是演出来的?”

邵晨东认为婚礼流程策划者的工作,是在理解客户的表达需求、完成客人的体验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平衡,他认为作为婚礼主持更重要的作用是『平衡』。

平衡新人的价值观表达、方案与实际展现的平衡、对男方和女方的关系的平衡、主家和来宾共鸣的平衡,婚礼机构和司仪之间的平衡、酒店和婚庆关系的平衡等等……甚至于客人的憧憬与其预算之间的平衡。

这些都牵涉到对于婚礼参与者心态上的精准拿捏、新人和宾客诉求上的实现以及各方面技术能力,都需要进行一种平衡的关系,婚礼主持人也由此成为了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平衡者。

“任何失度和过度都是不合适的,如果一个主持人,他的理解能够到达到『平衡』的角度,我觉得是一个比较有认知的主持人。”邵晨东说道。

或许是出于对婚礼的喜爱和主持事业的坚持,让邵晨光坚定在这这条职业道路上走了二十多年,并在职业生涯中,依然保有从业之初的梦想。

一名优秀的婚礼主持人,绝不是只会背诵台词本,站在舞台上单纯逗乐,而是在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来帮助新人完成一种完美的心理体验。

回顾过去二十多年的时光,邵晨东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就像一颗大树成长的过程,每一年刻上一道年轮。曾经想过可以站在森林的最高端去吸收最好的养分、充足的阳光。但回头看看,根植于大地同样也是享受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成长需要是目标,但有成长的过程才有意义。”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从一位靠大学艺术系的一个质朴的学子,到如今一跃而成婚礼主持界内的思想者,邵晨东一路学习一路成长,终于站在了今日的成就之上,告诉大家自己来时的路。

人们常说婚礼要做的像艺术品,而婚礼行业的“艺术品”的精髓已经不仅限于精美的布置、豪华或典雅的场面,而是人们在心中对生活品味和灵魂质地的铸造与映射。而真正能够做出婚礼艺术品的人,需要有洞察人心得力量和精准映射的能力。

在经过多年的探索之后,邵晨东才理解“人自身的感受和表达是一种至高的感悟”。在现在的婚礼主持中,他认为视听效果是为了服务于人性、人心的,所以他更提倡关注人的感受,而不再是单纯的视听效果,用他的话说:“我们的科技树不能长歪了哦!”

除此之外,邵晨东认为,优秀的婚礼主持人,不能仅仅只是满足于基础的声台型表要求,甚至都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人性的理解,更需要有明确有自己诠释内容的角度和立场。“一个没有观点和态度的婚礼主持人,他只是一个会朗诵的报幕员。”

新人和婚礼主持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选择,邵晨东说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和谈恋爱很像”。

主持人的立场、人生观、价值观是否与新人相互契合,如果不能契合,那主持人不能帮助新人表达他们所想表达的情感,也无法真正完美地去为新人服务。

其次,主持人对于控场的把握也需要一定的能力。很多婚礼主持都面临着舞台与下方来宾区域割裂的问题,互动较少,没办法打造良好的主持氛围。

“这并不是宾客的问题,而是婚礼主持的表现形式有问题。”邵晨东说道。

谈及台上台下如何建立互动,邵晨东表示自己刚开始的对『互动』的理解也是流于浅薄的,只是认为更接近于『抽奖』、『游戏』之类的,殊不知互动是有更高级方式的。

就像去看电影一样,表面上看上去观众和电影是没有互动的。银幕上只是在播放,观众们只是坐在下面看。

可是为什么悲剧观众会流泪?喜剧观众会欢笑?动作片会兴奋?电影里的人也没有把我们拉到屏幕里做游戏呀,演员也没有办法在屏幕里给我们发红包啊?

『共情』是最高级的互动,是情感的互动。

台上台下被一根情感之线无形地牵连着思想和灵魂,于是就要求在每一个与众不同的“个性”间,继而去寻找人类共识共性的根。

邵晨东始终相信,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只要是人,一定可以找到关于人性共有、共通、共识的理解。

“然后我们开始制造转折和冲突,哈哈哈!『舞台需要转折冲突』,否则就没有看点。”

邵晨东所说的转折冲突,是仔细贴合新人的需求,想他们所想,说他们所说,告别传统的主持模板,结合当下,去打造一场轻松愉快的宴会氛围。

说到这里,邵晨东谈起一对印象深刻的新人,新郎姓潘和新娘姓孔,设计师在两个人姓氏的拼音里各取了一个打头的字母,制作成他们的婚礼LOGO,这在婚礼LOGO设计中的一种比较常用的设计方式。

可是当天每一个进场的来宾看到这个LOGO的时候都会发笑,因为这对新人的LOGO字母正好构成『PK』。

于是他在开场白的时候对来宾说:

我注意到了很多来宾在进场的时候都因为这个LOGO而笑,它的确来源于新人姓氏首个字母的组合P和K,但我真心地希望这个LOGO在今天所表达的意思远远超过这个字母的组合的意义,而是依然回归到PK原本的意义。

当我们在婚礼上用惯了相敬如宾、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等等祝福的时候,我有时候在想,关于两个要一起生活的人,还有没有对于他们一生相守的更高意义和境界的祝愿?

当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不止于是情感心灵生活的支撑,也可以是一种特殊的对垒状态,比方说学识里棋逢对手,比方说才华上的人将遇良才,比方说事业上的英雄相惜,甚至是厨艺上的当仁不让……

今天我们用PK这个词作为婚礼的LOGO,更要引出我们的一个祝愿,祝两位在今后的生活中,相互砥砺,不断切磋,由此渐入佳境……

在邵晨东看来,无论是主持的语言,还是流程,他都会思考有反转吗?有让别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吗?当主持说到上半段的时候,来宾基本知道下半段是什么时候,当然不会得到回应。

人生千万个选择中,婚礼主持人并不是邵晨东的必选项,但是时间做了选择,他说只有懂得生活中的美好,才能体会婚礼中的幸福。

在邵晨东看来,自己刚入行的时候,对于风格大多还处于揣摩『风格摸索、自我认知、品牌定位』,他认为这是一个主持人风格形成的步骤。

在新郎新娘看来,他们想要的婚礼局限在一种感觉,因一切的未发生让美好停留在想象,所以找到认真负责,能力过人,风格自然的主持人则成为新人的期许。

而自然又温馨,简约且不煽情的主持风格,不仅是邵晨东一直以来追求的风格表现,也是近年来更多新人所选择他的重要原因。

在问及面对新人需求的改变,婚礼主持人需要做什么样的调整的时候,邵晨东并没有认为市场改变意味着婚礼主持也要随之改变,他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的新人,他们的需求从来没有被改变。

“我所遇到的,永远是任何一个时代的适婚的青年,他们对婚礼的认知其实是相似的。”邵晨东解释道,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家意识到原来我是可以提出这样需求的,行业的变化并不会影响职业的改变,就像没有一个时代的女孩子是不爱美的,只是对美的表现形式不一样。

说到行业现存问题,邵晨东坦言道:“没有系统的理论可以供婚礼主持学习。”

相比于其他行业有可供参考的完整理论体系,婚礼主持却没有可以对照学习的理念,无法保证业内从业者的专业度。

邵晨东认为,未来婚礼主持将会迎来一个转折点,随着新人的审美越来越高、眼界越来越开阔、学识越来越渊博,可能会往上走,可能会往下走,完全取决于对市场的认识和钻研,而对婚礼主持行业完整的提论体系出现的期待,就是行业的转折点,婚礼主持的专业性,和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建立在理论体系之上。

对行业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他走过了主持的二十多个年头,走过的时光和路程汇聚成最好的感悟。

对于职业,他觉得主持人不只是完成主持任务,对于工作更多的是责任,对于自身更多的是一种接近于世界观的提升。对于婚礼,他用心做好每一场。

这就是邵晨东,用自己动听的音色为新人谱写永恒的爱情华章;用精心的策划为每对新人打造婚礼的梦想;永远把自己当做绿叶,用心去衬托每一对新人的璀璨;让婚礼主角、宾客,都能将现场那动人的每一刻铭记于心。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